💠113年祖師禪線上讀書會文宣
💠 咖啡義賣文宣
🌀《優婆塞戒經》研讀班講座 發願品第七 第九講(下)/心印法師提供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中冊 第二十講(上)會性法師講述/文:禪林法師提供
🌀《妙法蓮華經》講記摘要 經前懸論(二) 會性長老講述/文:華藏寺正聞圖書館提供
💛共創未來與自我實現-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總會秘書長/釋智音
💛沐浴佛恩感念親恩活動/中委會志工/郭政佑/林秋香/嵇煥麗
💛禮敬佛陀 禮敬母親/嘉委會主委/楊哲銘
💛佛誕祥瑞母愛芬芳/高委會職工/簡若秦
🔵這一年來我最投入的一件事/本會大學組/尤○鐳
🔵 獲獎普恩童心得分享/本會國/高中組/謝○鈞/謝○宥/謝○婷
💜漫遊山光岫嵐吟詩弄詞(036-038)/梅花鹿登山隊領隊/老鹿
🌀菜根談講座—閒適篇第(1-5則)原著洪應明/心印法師提供
【幼人之幼】
【頌善】
【急難服務】
【會友一覽表】
【本會收支徵信錄】
復有三事︰一者、見他得利歡喜如己,二者、自得安樂不樂獨受,三者、於下乘中不生足想。
這是第十三種三事功德法財,這三種功德法財,我分別向大家做一個說明︰
1.見他得利歡喜如己︰
這一事功德法財,即是普賢菩薩十大願其中「隨喜功德」的願行,菩薩看到別人得到利益,自己心裡要有高興的隨喜心態,這份「隨喜心」一定要從放空自己的成見做培養,能放空自己的成見,才拿得出接納別人的「隨喜」心量。
有一位教授去佛寺向一位老和尚請教佛法,他向老和尚表示:『我今天是來向您請教佛法的。』然後滔滔不絕的談他對佛法的看法。
老和尚看他話匣子關不起來,茶壺拿起來,往茶杯一直倒茶水,茶水已經倒滿茶杯了,老和尚還是沒停手,繼續向茶杯倒茶水,茶水不斷的從茶杯溢流出杯外,老和尚也是不停手,一直向茶杯倒茶水。
教授看到這種情形,很疑惑,就轉移話題,問老和尚:『喂!喂!老和尚啊!你是不是頭腦有問題?為什麼水滿了,還一直在倒水?』
老和尚笑著對他說:『這就對啦,你從進來道場到現在,只有這句話說對了。你說你是來向我請教佛法的,卻是一直不停在發表你自己對佛法的看法,你的心已經是滿滿了,怎麼會有空間容納我所要給你的東西?』
從前有一位很有智慧的老人,有人向他請教問題,他都能夠給人滿意的回答。有一位聰明的小孩,想去為難這位有智慧的老人,就想出一個策略要去請教有智慧的老人。
這個聰明的小孩,出去抓一隻小鳥,將牠握在手裡,然後去找有智慧的老人,向老人請教:『您說,我手裡的小鳥是活的還是死的?』
老人知道小孩是要找他惡作劇的,沉思了一下,對小孩說:『孩子!如果我說這隻鳥是活的,你可能把牠捏死;如果我說這隻鳥是死的,你一鬆手就可以讓牠飛走。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你自己的手裡啊!』
上引這二則故事,都是在教人「學習」必定要放空自己的成見,才有接納學習知識的空間。修學「隨喜功德」也是一樣,一定要把自己的成見都放空,這樣才有容納別人的心量,表現出「隨喜」的修養。在菩薩道上修行,不但看到眾生受苦,要感同身受,就是看到眾生得樂,也要有感同身受,有這份修養就能對治嫉妒心,如此「見他得利歡喜如己」的隨喜功德法財才能夠成就出來。
2.「自得安樂不樂獨受」︰
菩薩假如自己得到好處,得到安樂,總是希望與眾生共同分享,不會自己獨自享受,這就是菩薩道處處替眾生著想的修行。菩薩行者若要有「自得安樂不樂獨受」的這種處處替眾生著想的涵養,平時就要有陪伴眾生「一起收拾煩惱」、「一起承擔煩惱」的願行,那麼,要如何陪伴眾生呢?有一個故事,可以做為菩薩行者處處替眾生著想的引導。
美國有個發明家,他說小時候很喜歡喝牛奶,有一次他打開冰箱,用右手去拿一瓶大罐牛奶罐,結果沒有拿穩,把那一大罐的牛奶打翻,頓時廚房的地面濺潑出一大片的牛奶。
當時他嚇呆了,心裡很害怕,因為牛奶濺潑 在廚房的地面上,媽媽看到了一定會生氣,趕快跑去躲在牆角下。媽媽聽到廚房打翻東西的聲音,走到廚房觀察,看到廚房的地面上一大片的牛奶,又看到他的兒子縮躲在牆角下,他馬上就知道他的兒子打翻牛奶罐,心中不安,擔心被罵,才跑去躲在牆角下。這箇時候,媽媽為了解除孩子的不安心理,就故意表現出驚喜的樣子,喊說:『哇!我從來沒有看過如此壯觀的牛奶海洋,好漂亮哦!』
孩子聽到媽媽說這句話,感覺媽媽並沒生氣,心裡突然就不害怕了。媽媽走到孩子的面前,蹲下來牽孩子的手,向他的兒子說:『孩子!你好厲害哦!媽咪長這麼大,都沒有看過這麼漂亮的牛奶海洋耶!你願不願意和媽媽一起把廚房打掃乾淨?』
孩子向媽媽點頭,然後媽媽就去拿水桶、拖把等清潔用具,帶領他的兒子,以愉快的心情,一起把廚房打掃一遍,母子兩人很快就將整個的廚房打掃乾淨了。
打掃好,媽媽又把兒子先前打翻的塑膠牛奶罐,裝滿了一罐水,放進冰箱裡,然後教兒子重新開冰箱門,用手去拿那罐水。孩子依照媽媽指示,重新開冰箱門,伸出他的右手去拿那罐水,那時候媽媽看出孩子打翻牛奶罐的原因了,媽媽對兒子說:『孩子!媽媽知道你為什麼會打翻牛奶罐的原因了。牛奶罐有一點重量,你用一隻手去拿牛奶罐,力量不夠,所以會打翻牛奶罐。以後若要拿有重量的瓶罐,必須用雙手一起拿,才不會打翻瓶罐。』
這位美國發明家說:『因為我小時候,有媽媽陪伴我「一起收拾過錯」、「一起承擔過錯」的家教,讓我有信心和勇氣,不斷實驗我所發明東西,我不怕出錯失敗,每次出錯,我都會學習媽媽拿出「心平氣和」的心態,看待出錯,用心觀察出錯的原因,並勇敢「自我承擔」所作的一切,找出正確的方法,完成我的理想。』
故事中的媽媽,因為有陪伴小孩「一起收拾過錯」、「一起承擔過錯」的家教,才讓她的兒子學會以「心平氣和」的心態看待自己的過錯,並且用心觀察出錯的原因,找出正確的方法,完成理想。故事中媽媽陪伴兒子「一起收拾過錯」、「一起承擔過錯」的這種涵養,菩薩道的行者,不能沒有學習,走在菩薩道上的人,若要修學「自得安樂不樂獨受」的功德法財,一定要發心陪伴煩惱的眾生「一起收拾煩惱」,「一起承擔煩惱」,如此「自得安樂不樂獨受」的一份功德法財,自然就會在陪伴眾生「一起收拾煩惱」、「一起承擔煩惱」的關懷中發揮出來。
3.於下乘中不生足想︰
下乘,是指聲聞、緣覺二乘人的修行。菩薩的自修工夫,如果得到聲聞人的解脫分,不會覺得滿足,還會再接再厲的往無上菩提進修。
聲聞人「下乘法」的修道路徑,在菩薩的自修過程中,也是必須經歷的路徑,不過菩薩只是從這個路徑經過,不會在「化城」駐足不前。這是說,菩薩經由聲聞的修證路徑時,證到初果不覺得滿足,又會上進二果、三果,甚至證得四果阿羅漢,仍不覺得滿足,因為這些果位都還不究竟,必定要走完成佛之道,才算是圓滿菩薩道的修行。
菩薩跟聲聞緣覺人一樣,也是要修行斷惑,然後才能進入解脫的境界。聲聞阿羅漢看到眾生受痛苦時,便生起畏懼厭惡之心念,深恐自己落入塵緣不能自拔,又再次陷入眾生的倒懸煩惱中,因此會駐足「化城」中,不肯跨出「化城」。菩薩在修行斷惑的過程中,也是同樣,會從畏懼厭惡眾生的倒懸煩惱,警覺自拔出離塵緣。那麼,是什麼動力,能夠讓菩薩發揮出「於下乘中不生足想」的修學心力呢?菩薩拿出「不畏入世、不避塵緣」的擔當魄力,離開「化城」邁向塵緣普度眾生的這個動力,是來自何處呢?
這個動力,就是來自菩薩行者的「慈悲」本懷。「慈悲」是一切佛法的根本,佛陀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都是出自於這一念慈悲,菩薩「不畏入世、不避塵緣」的動力,也是來自於這一念慈悲。慈悲的內涵與一般所說的愛護是不一樣的,慈悲是「無我」胸懷的本質,這個本質是超乎分別心念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菩薩行者的「慈悲」本懷,就如同太陽普照大地一般,無微不至的照撫一切眾生,並且是源源不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修行動力,這個動力也是菩薩「於下乘中不生足想」的功德法財。菩薩會運用「慈悲」本懷的動力,拿出「於下乘中不生足想」的功德法財,隨順眾生的需要,不斷學習普度眾生的願行。
所以菩薩的修行,是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的行持,在修行過程中,即使證到聲聞涅槃或證到辟支佛涅槃,也不會安住在這個「化城」的涅槃法境中,他的目標,是要把福慧的功德修到最圓滿的境界。下乘的福慧功德,雖然有成就,但還不圓滿,還沒到達菩薩的修學目標,菩薩不會以此成就自滿,仍然會不斷的努力往上進修,直到成等正覺的佛果。
丁十四、第十四種功德法財
復有三事︰一者、聞諸菩薩苦行不怖,二者、見有求者終不言無,三者、終不生念我勝一切。
這是第十四種三事的功德法財,這三種功德法財,我分別向大家做一個說明︰
1.聞諸菩薩苦行不怖︰
菩薩發心修行,聽到種種苦行的修行方法,不會生起畏怖的心理。
佛住世時,阿難尊者一直跟隨在佛陀的身邊,在佛陀的法會中,阿難尊者聽到不少法門。當時因為敬慕學習佛道的人眾多,有時佛陀會叫阿難尊者幫他教導學生。
有一個彈印度古琴的在家人,名叫「億耳」,他的音感很好,很會彈琴。阿難尊者教億耳用數息的方法襌修。億耳自修數息法行時,因為怕數息數錯亂,每次都非常緊張,修到最後心煩氣躁,他向阿難尊者說:『你教我數息,這個法行受持起來,給我很緊張,心更亂,反而靜不下來。』
阿難聽億耳說出他修法的心得,覺得很意外,但他無法教導億耳如何去掉心煩氣躁的毛病。億耳就自己去請教佛陀,佛陀問億耳:『你很會彈琴,一定知道琴弦太鬆會出現什麼情況?琴弦太緊又會出現什麼情況?』
億耳回答:『琴弦太緊,彈起來會斷弦線,琴弦太鬆會彈不出好音樂。』
然後佛陀以彈琴作譬喻,指導億耳如何作行持,佛陀說:『襌修的道理也是一樣,要知道調適自己的行持,太放鬆的時候,行持就要調快一點;太快的時候,行持就要調慢一點。修持法行,該緊則緊,該鬆則鬆,如同你彈古琴,工夫純熟,手接觸到琴,就能很自在彈奏。襌修的調適工夫也是一樣,一旦純熟,行持做起來,身心自然就會放鬆,安然自在。』
菩薩發心修行,也是如此,在菩薩道上,免不了要吃很多苦頭的,如果畏怖吃苦,就沒有突破困難的毅力,菩薩道就走不下去了,所以菩薩道的行者,一定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菩薩只要體悟得出如何放鬆身心的道理,就知道要如何在苦境中調適身心,面對苦境的考驗,遇到種種難行的菩薩事業,就不會生起畏怖的心理,「聞諸菩薩苦行不怖」的功德法財,自然就會成就出來。
2.見有求者終不言無︰
菩薩看到有人來求乞,有求必應,不會讓人失望。施捨若以誠摯的熱心作施捨,施捨的財物即使不多,這份誠摯的熱心,所散發的慈悲光輝,比起很多失落心靈富而不仁者的生活,更有生活價值與生命尊嚴。
在網路流傳一個故事:高雄有一家以鍋貼聞名的餐飲館子,快到年終時,有一天老闆邊煮餃子邊向包水餃的幾個女員工說:『快過年了,妳們要把年假的輪休表排出來給我。』
有一位員工問;『可不可以連休。』老闆說:『可以,不過我們做的是餐飲服務,一定要維持必要的人力來保持服務水準。這樣好了,家住愈遠就准她連休,住高雄的就只休除夕一天。』老闆就做了這麼一個人性化的宣布。
有一位員工問:『老闆,我住台中。能休假幾天?』老闆回答說:『兩天。』接著又有員工說「我住台北」、也有員工說「我家在宜蘭」、甚至有員工說「我是中國大陸嫁來台灣的」一個個都請問老闆能給他休假天數?
有一個坐在角落包水餃的小妹妹,大約是十多歲的工讀生,紅著雙眼問說:『老闆,要到天國,可以有幾天?』大家聽到這句話,都愣了一下,眼
睛不約而同的看向這個工讀生,老闆放下手中的工作,走到小妹妹的身邊,追問小妹妹為什麼要問這個地方?小妹妹說:『我爸爸和媽媽,半年前騎機車一起去工廠時,出車禍。阿嬤說,他們去天國了。』
老闆聽完小妹妹的話後,伸手拿了一張衛生紙,擦掉小妹妹臉上的淚水,對他說:『去那個地方車票很貴,妳要努力讀書、存錢,將來才買得起車票。這個過年,妳如果沒有事,就來店裡包餃子,妳來上一天班,老闆就加付妳十天的薪資。』小妹妹聽老闆說些話,用感激的心向老闆點頭。
從故事中老闆所傳達的溫情,我們可以看到,施捨的財物不一定要多,只要有誠摯的熱心,就是沒辦法幫人完成所需求的事,想辦法為需要者轉移渴望的情緒,所傳達的溫情,也是菩薩道行者「恒順眾生」的修養。
菩薩道的行者,面對求乞者的需要,自己沒有能力幫助別人,也得想辦法為求乞者解決需要,不要因為自己沒有,就置之不顧,任由眾生失望難過。菩薩修布施,只要拿得出誠摯的熱心,為人解決需要,自然就會在誠摯的熱心中,成就「見有求者終不言無」這份功德法財。
3.終不生念我勝一切︰
菩薩始終都會抱著謙虛的態度修習菩薩道,絕不會有我比別人優越的驕慢心態。
星雲大師有一位徒弟,台大畢業後,去夏威夷讀碩士,又去耶魯讀博士,用好多年的時間,拿到博士學位,非常歡喜。有一天他回佛光山請教大師:『師父,我現在得到博士學位了,以後要學習什麼?』大師說:『學習做人。』
修學菩薩道和「學習做人」一樣,人生數十年的歲月,人人一直都在學習中過生活,從出生到老,從來沒有停過。修菩薩道也是一生的功課,菩薩未成就佛果前,在上求佛道的歷程中,絕對不可能會有超過任何人的能力,就是證入「等覺」果位的菩薩,上面還有佛的果位要修證,不可能有「我勝一切」的能力。所以修學菩薩道的菩薩,時時都要抱著謙虛的態度走在菩薩道上,這樣「終不生念我勝一切」的功德法財,就會為修學的菩薩,帶出成長的法緣。
丙七、結讚甚難
善男子!菩薩有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立如是願,是為不難;在家菩薩立如是願,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菩薩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這段經文是總結本品的發願行持,以在家和出家兩種菩薩的立場來說,出家菩薩要建立前面經文所說的願行並不困難,但在家菩薩就困難了,因為在家菩薩的生活環境比較會遇到逆境,有許多惡因
緣纏繞著,往往會使在家菩薩退失菩提心,想要發大願比較沒有那份勇氣,如果在家菩薩能排除萬難,發大願堅持行持,對解脫的受用,必定會更有成果。
本經每品最後這段出家與在家不同立場的修行比較,比的不是修行本事的高低,是修行發心的難易,雖然經文上說,在家菩薩做修行比較難,出家菩薩則比較容易,但時代在變遷,隨著風俗民情的改變,出家修行亦不見得容易,在這方面,太虛大師曾這樣表示︰『現在我們中國佛教的出家人,差不多衣食住行都要靠自己想辦法,就是有人布施,也得自己想辦法,才能獲得信徒的布施供養。』以這種情況來說,出家人和在家人的修行障礙,已經相差很有限了,只是出家人沒有六親眷屬的纏繞而已,除了父母、兄弟姊妹、妻兒子女、六親眷屬的纏繞之外,剩下的其他阻力,出家修行照樣也是會遇到,所以出家人的修行障礙,也是不少。
其實現在的出家人,生活層面的麻煩並不比在家人少,在家人有應酬,出家人也難免要應酬,在家人的應酬只是六親朋友或事業上的客戶,出家人的應酬層面就不同了,面對的是四面八方的信眾,而且都要以平等心看待,這一來,要應酬的事就比在家人多了。如果不是住持一方的出家人,想要好好修行,就比較容易一點,自己的職事作完了,就可以好好的利用剩下的時間作行持,假如是住持一方的出家人,就很難有這份安逸的修行生活了。信眾的應酬,別人我不知道,以我個人來說,就覺得很為難了,多虧小徒圓禎師與圓融師兩人的發心,他們兩人如同我的左右手,幫我應對相當多的寺務和應酬的人事,我一直都感恩他兩人無怨無悔陪伴我走在菩薩道上,我自己的福德因緣很有限,不能帶給住眾安逸的生活,他二人也是不嫌棄我,跟隨著我過篳路藍縷的生活,尤其是圓禎師勞心勞力在張羅道場的生活人事,他不辭苦勞的這份忠貞,我一直是感動在心。可以說有他們兩位弟子的發心,我才有開展道場寺務和法緣的內助力量。
像上述情形,現在的出家人,未必比在家人好修行,可以說出家與在家在修行上的障礙,相差就很有限了。這一部經雖然當機者是在家人,本品所提到的這些道理,出家人也都要照做,彼此都是凡夫,都要面對修學的歷程,出家人應當更要發大願,修大悲、才能成就菩提道業。我一直都在提倡成立這一部經的研讀班,因為這一部經的經文很淺顯,所說的道理,都是我們現在做修行都用得上的道理,希望大家聽了,要依教奉行,對這部經教多下一點修學的功夫,必定能得到佛法的受用。
發願品全品經文講解到今天全部講畢。
1.本講記初稿文字,由長老皈依弟子龍潭石門國小退休老師智音居士,聽聞錄音、逐句記成文字。輸入電腦,由修德、慧行及智音等三位居士,執行完成。電腦編輯和排版,由修德居士參照 25開菊版格式編排、校對、勘誤,由智音、慧屏、修德、慧祈、誠慶等共同分工完成。最後完稿,由性瀅法師指導、勘定,並付梓、督印。
2.本講記係龍潭華藏寺住持禪林法師出版流通,需求者請向龍潭華藏寺索請。電話:(03)4795093。
前面是總標明殺業的種類,有因貪心起殺心,因瞋恨心起殺心,或者因愚癡、慢心生起殺心。或興惡方便,注毒誓,誓殺願殺,或者是念毒咒,及以咒殺,這是分類,下面就照這個順序,一一解釋。不過下文的解釋,只講到貪瞋癡慢,講到慢殺,誓殺、願殺、咒殺,沒有另外解釋,可能這方面的情況比較少,這裡只是簡單提出來。
或破決湖池,焚燒山野,畋獵漁捕,或因風放火,飛鷹放犬,惱害一切。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或破決湖池』開始,講貪殺。眾生因為貪吃,貪欲心,愛吃眾生肉,貪肉味,起殺心,去殺害生命。所以下面一段文,詳細說明眾生因貪吃而起殺的意思。一般人類,從古以來,最早原始人的茹毛飲血,流傳下來,後來會烹調,去煎煮等等,一直流傳到現在。不知幾千萬年來,老祖宗傳下來,就是以殺生飲食,吃眾生肉,已經成為習慣,要改非常困難,但現在學佛,要知道道理,能否做到,改得過來嗎?另外一回事。現在只是照《水懺》的懺文來解釋,大家聽了不要誤會,也不要受驚,誤會講我們是專門殺生的,講了以後嚇到了,不敢來聽,這樣不對。研究道理,理路要弄清楚,要明白。做得到,做不到,是現實環境的問題,看情況,不勉強。道理要明白,做得到最好,做不到,因為環境所使,不是我不發心。也不要認為怎麼專門講這樣的話,使人聽起來好像是心驚肉跳。但因為理,佛法是出世間的境界,是講得最圓滿,最究竟,最徹底的,都是講究竟慈悲的意義,當然是徹底不傷害眾生。眾生已經成為習慣,要改回來,諸多困難,但必定要先了解道理,能做到一分,有一分的功德,做得到的範圍,盡力去愛護眾生,做不到,暫時慢慢學習,不勉強,不要害怕,不要不行。
「或破決湖池,焚燒山野,畋獵漁捕」。這三種都是大量的殺生,非常嚴重的殺生的情況。破決湖池。湖,大水池,比方像大陸的西湖,昆明湖,湖的水很多很大,裡面可以划船來去,台灣的日月潭比較大,只是稱潭,還不是湖,但已經相當大了。池,水池,一般養魚的水池。把大水湖的水弄乾,來抓魚,比方西湖、日月潭,當然是不容易做到的事。但水池、埤塘、魚塘、養魚的水池就比較小了,往往幾年間,就要把水放乾,洗一次。破決。把水池的出水口破開來,塞住的出水口破開,決者裂也,把出水口裂開,讓水慢慢的流出去,流到剩下不多的水,水底下的魚都看得很清楚,要抓最容易。到這個時候,全部抓光,剩下小魚,因為沒水,也會曬死。這種情況是把全湖內的魚,全部消滅,那是最嚴重的情形。這種抓魚、收魚的方式,我在小孩子的時代,看過多次。埤塘養魚,泥沙一直囤積,埤塘會變淺,準備把池底的泥土挖掉,要恢復原來的深度,儲水好插秧,管理秧苗,水一放光,魚都全滅。有些人會把小魚子先抓起來,留著,水放回埤塘後,又把小魚放回去。或者是全部消滅掉,等到水放滿了,又到另外的地方找魚子來。一次水池決開水口,放乾水,再抓取那些魚,殺生相當多,非常嚴重的情形,這是在水族類,水池、魚池、水一消掉,全部的魚都全滅,這是一種。
焚燒山野。這是古時打獵的情況。古時大陸地方大,山裡面,很寬的地方,沒人住,野草滿山的地方很多。有人喜歡到山上去獵動物,比方鹿、兔子、狐狸,各種山上的動物,就把山草火路清出一個範圍。清出火路的周圍,就拿網子圍住,看風向,比方吹南風,他就從南方放一把火,一燒,滿山上,火路的範圍內,全山的草都被燒光。裡面的動物當然就一直跑,跑到沒火的火路範圍,網子剛好在那裡,全部都被網住了,跑不及了就燒死了。這是在山頂上,陸地的動物,山兔、鹿以及羌、狐狸等,只要藏在野草裡的動物,被火一燒,全都沒命。如果跑到沒有火的地方,正好入網,全部都去了。這也是非常嚴重的殺生。不但抓到大的動物,吃牠的肉,一燒,比較微小的動物,像蟲子、螞蟻、……等等。所有的全部被燒盡,這種殺生,比前面決水抓魚的更嚴重。魚池的範圍,沒有很大,但燒山,往往一燒就上甲,或幾甲山燒掉的都有。這種為了吃野味的肉,這樣放火燒山,燒掉非常多的生命,這是嚴重的殺生。焚燒山野,指這一類的燒法,來傷害山上的動物。
畋獵漁捕。打獵、捉魚、畋獵指上山打獵。
畋ㄊ一ㄢˊ,讀平聲或去聲都可以。畋字有二種用途,一種是指田的界限,但只讀畋ㄊ一ㄢˊ。第二種用途,是打獵,因為古時打獵都是在山上,旱田,所以稱為畋ㄊ一ㄢˋ獵。這是指打獵的人,也是專門殺生,打鳥、打麞鹿、打兔子、打各種動物。現代有鳥槍,用槍去打,古時用箭、用刀、用彈。打獵,一天到晚也是殺生,雖然不像放火燒山,破決湖池那麼嚴重,但每天殺生,久了,也是很多,喪生在他手上的生命,何止千萬?漁捕,專門抓魚的事業的人,在海上,水道上捕魚,抓魚,捕即抓,討海的生活,海邊抓漁,殺生也相當嚴重。因為一出海抓魚,都是一船滿滿的載回來,大大小小,魚的種類非常的多,海裡的眾生,種類比陸地更多,陸地上有名稱的動物,海裡都有。但很多海裡的動物,陸地上沒有,討海的人,一年到晚抓魚,殺生也是相當多。『或』字下三種殺生的情況,都是因貪起殺,貪吃眾生肉,造殺生事業,三句有四樣,水火二種,全滅的殺生,並及打獵、漁捕。打獵是山上、陸地,漁捕是海裡、水道眾生,遭到捕掠。
「或因風放火,飛鷹放犬」。這一段只是解釋畋獵,因風放火,解釋前面焚燒山野的情形,因為在山上放火燒山來趕那些動物,要看風向,謂之『因風放火』。看風從哪個方向吹來,在風頭上點火,風一吹,因風放火,用力不多,風一吹,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那就是嚴重的殺生。還有打獵的人,從前在大陸,專門做打獵事業的人,不但養打獵的狗,也養獵鷹。從小小的就開始養,經過訓練,變得很馴,會幫忙打獵,在空中飛,看到有動物,就會去獵、去啄,或者用爪子去抓。抓到不會自己吃,會送給牠的主人,這種情形在台灣比較少有,因為地方小,用不著這樣的動物來打獵,只有用狗。用凶惡的鳥來做打獵的工具,比較少見。但照書上講,從前在大陸,打獵養凶惡的鳥來幫忙,跟獵犬一樣的作用,是很普遍,很多,飛鷹放犬,就是打獵的方式,由狗來幫忙,用凶惡的鳥來幫忙。
「惱害一切」。惱是惱亂,害是傷害,使山上的飛禽走獸非常困惱、痛苦、驚恐,傷害牠的生命,『一切』總包括一切動物。
「如是等罪,今悉懺悔」。這只是先提一個大概,『如是』指上文所講的貪殺嗔殺,乃至飛鷹放犬,惱害一切,過去多生,如果有造到這樣的罪業,等者,等於其他還沒講列的。我一一今天向佛前求哀懺悔,今悉懺悔。
或以檻弶、坑撥、扠、戟、弓、弩,彈射飛鳥走獸之類;或以罟網、罾釣、撩漉水性,魚鱉黿鼉、蝦蜆螺蚌濕居之屬,使水陸空行藏竄無地。
下面詳細說明貪欲殺生,貪殺的情形。「或以檻弶坑撥」。撥要念ㄈㄚˊ,破音字。『以』是用,在山上打獵捉禽畜的方式,或者用檻、用弶、用坑、用撥。檻,古時監禁犯人的檻車,比方古時的囚車,犯罪的人從一省送過一省,從一縣送過一縣,就把他拘在囚車裡,囚車有枷,剛好到人的頸部,卡住了,只有頸部可以轉動,但是沒辨法跑掉,手鐐腳銬都鎖住了,這樣押送,就不會發生中途跑掉的情形,檻車。但現在這裡是指打獵,捉動物的檻,比方鐵籠子,木頭釘的籠子,留個門給動物進入,裡面放好吃的東西騙牠,引誘牠進去,這個動物一進去,因為有機關,門就自動關起來了,得入不得出,謂之『檻』。用這樣的方式去抓動物,比方有些大的動物,用大的檻框,抓鹿、抓兔子、抓狐狸,都用得著,用這樣的方式,就像現代人抓老鼠的老鼠籠一樣,有少許吃的東西放在裡面,老鼠進去,一拉,門就關起來了,情況一樣。不過檻是大形的,有的像房間那麼大都有。這樣專門去抓那些動物,用檻去捉動物。
弶。屬於網子,是一種罟網,山上用網子去圍,比方現在的鐵網,也可以做鐵籠子。弶的鐵網,是利用畜類經常出入的地方,知道路線在哪裡,就用叫做弶的罟網,我不曾看過,長什麼樣子,是照書上講。把弶放在畜類出入的地方,畜類從那裡經過,剛剛好被它圍起來,跑不掉了。檻是有東西,騙牠進去吃,而弶不是用騙的,牠必定要從那裡過,從那裡過,正好進入弶裡,結果就被抓去了。用弶去抓動物。
坑。挖深坑,比方在山上抓羌,可以用挖深坑的方式抓。因為羌是屬於很善良的動物,又很怕人,只要把山崖下,沒有水的地方,挖一條深深的溝,寬一點,一條深坑,把羌從山上一趕,趕到那裡就倒下去了,跌到深坑裡爬不起來,沒有力量爬起來,結果就被打獵的人抓走了。用坑,坑殺眾生。
撥。本來是挑撥的撥,撥開的撥,比方從前佛印禪師跟蘇東坡開玩笑,在西湖坐船,佛印禪師隨口就講『船板撥開,佛印出來,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佛印禪師是非常明哲的文學家,在船艙藏著的,聽到蘇東坡講話,就從裡面出來,念了上面的偈子。撥,撥開,挑開,屬於動詞。現在這裡不讀撥ㄅㄛ,這裡是一種兵器,武器,讀撥ㄈㄚˊ,與討伐的伐同音。史記上,漢高祖開始爭天下的時候,跟敵人對陣,有講到『矛戟劍撥,鼓噪以進』,讀『伐』,是兵器的一種。到底長得什麼樣子,現在沒辦法體會,字典上只講兵器時讀『伐』,討伐的伐。撥就是用兵器、武器去打動物,樣子沒辦法研究出來。古時往往有這樣的情況,唐宋時還很普遍,所以悟達國師著作《水懺》時,還是用這種文字。
「扠戟弓弩」。這都是兵器。扠,鐵扠,山上打動物,用扠比較困難,捉魚的人,就比較有用魚扠,看到魚,把扠子插下去,魚就被插住了。扠本來是戰爭時用的鐵扠,柄很長,前面的叉子很利,一刺到人就沒命,扠。
戟。古時戰爭用的兵器。三國時呂布手上拿的畫戟,呂布跟人作戰時就用戟,一枝長長的柄,前端一支刀子尖尖的,另外旁邊有一把刀,像月亮半圓形的樣子,有點像割稻子的鐮刀。有二支戟叉,黏在尖刀的柄上,很長,專門用畫戟刺殺敵人,打獵的人也會用戟來殺害動物。
弓。射箭用的工具。古時沒有槍,用射箭的,就要有弓。大家可看到書上畫的樣子,古時用竹子做的,彎彎的形狀,一條線直直的,把弓拉緊,一放,就可以把箭射出去,可以射得很遠。古時最會射箭的人,叫做養由基,百步穿楊,距離一百步遠,楊枝垂下來的柳葉,他要射哪一片,就可以射得剛剛好,一絲也不會差錯。專門射箭,現在體育方面還有訓練射箭,只是拿來做體育活動或遊戲,沒有戰爭的用途了。古時用弓箭,遠的距離就用箭來射,現在都用槍。
弩。後來發明用機關來射箭,弩仍然是射箭,弓是用人手來射,人工射箭。弩,弩用機關,一按,箭就會射出去。進步發展下的射箭方式叫弩。這種方式,很早就有了,三國時代,孔明曾發明機關一按,十支箭同時射出去。平常人工,一次只能射一支,十支箭一齊射出去,等於現在的機關槍,可能是從這裡發明出來的。一按就射出十支,就是用弩,用機關的,究竟怎樣的方式,沒辦法知道,辭典上畫出弩的圖樣,已經是現代化的了,不是古時的。
「彈射飛鳥」。這說明用弓,用箭或用弩去射箭,射什麼呢?射鳥,彈,射出去了,或者是指彈丸,比方小孩子玩的彈弓,把石頭射出去。後來有發明一種很方便的,把橡皮一拉,一放,彈丸就會射出去。後來發明的槍,也許是從這裡研究出來的,用圓圓的彈子,射出去傷害動物,彈射飛鳥。射箭專門射鳥,從前馬祖道一禪師,有一個徒弟,是打獵的人。有一天,打獵的人上山,來到馬祖道一禪師的道場,射箭,禪師問他,『你一箭射幾隻呢』?他回答說,『我一箭最多射一隻』。禪師說,『那你不行,你沒學到家,你不會射箭』。獵人說,『師父,那你一箭射幾隻呢』?禪師說,『我看虛空上有幾隻飛來,我一箭射一群,整群都會被射下來』。『這樣,你的工夫到那裡,我還不曾聽過,有人說一箭雙鵰,射二隻有可能,你一箭射一群,工夫相當高明,我還不曾聽過』。『你要學嗎?要學就跟我出家』。『可以,我要學』。結果就這樣度了這個獵人。祖師度人很方便,射箭,打獵的人,也可以用幾句話就度化他了,你想要收徒弟,不妨用這個方法。射箭或者用彈子,都是殺生的方式。
「走獸之類」。不但是彈射飛鳥,走獸,山上一直跑的畜類,四隻腳的,羌、鹿、兔,全部都是走獸。類別很多,不是一種、二種,謂之『彈射飛鳥,走獸之類』。用這些兵器、武器來傷害這些陸地、虛空中,飛、走的動物。
「或以罟網罾釣」。『以』就是用,這是專門在水道裡去抓魚類的眾生。罟是抓魚的網,俗話有『牽罟』,幫忙牽漁網捕魚,罟網。牽網來抓魚、圍魚、網魚。罟、網,都是抓魚的工具。『罾』也是漁網,但做法不一樣,罾是四方形,四個角落用繩子吊著,中間凹下去,四邊吊起來,上面有一個耳,有一根竹子叉著,放到水池裡,裡面或者放些吃的東西,引誘魚進去,整堆的,一下子就提起來,這就是罾。魚罾比較小型,罟網比較大型,海裡用罟、用網,河裡抓魚用罾。或者魚池裡也用罾,不是抓很多,因為罾不會很大,比桌面大些,現在很少了,用罾抓魚有限。釣,釣魚。一般人把釣魚當作娛樂,實際上是拿眾生的生命來娛樂,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眾生的痛苦上,把魚釣起來很快樂,實際上是傷生害命。魚的喉嚨被魚鉤鉤住了,多麼痛苦,我不知道,但我有實驗過。吃東西,不小心,像魚鉤這樣彎彎的鉛絲貼到喉嚨上,上下不得,就像吃到魚鉤一樣。這可能是我過去生有釣魚的餘報,一吞下去,卡住了,再也不能吃東西,連喝茶都痛,呼吸一動到也痛,實在很痛苦。而魚鉤那麼利,鉤住喉嚨,又用那麼粗的繩子,用力拉起來,那真是非常痛苦。世俗人把釣魚當娛樂,實在是大錯誤,學佛的人絕對不能這樣做。罟網罾釣,都是傷害水族眾生的方法。
「撩漉水性」。撩就是漉。要抓魚或趕魚時,一直去漉那些水,讓魚跑到同一個方向、同一個角落,方便來抓,就是『撩漉』。水族所有的眾生,魚蝦等類都趕到同一個角落,再去抓牠們,就是『撩漉水性』。
下面是抓來食用的動物。「魚鱉黿鼉、蝦蜆螺蚌」。這八個字都是水族的動物,魚的種類很多。鱉、黿、鼉,這三樣都是甲魚,有殼、有腳,黿比鱉大一些,鱉一般叫團魚。黿和鱉形體稍微不一樣,大形,背有些帶青、帶黃的顏色,照書上寫的講,因為沒看過。鼉,水族動物,身形像鱷魚,相仿,長一、二丈,力量很大,要抓牠不容易。如果人靠近牠,會傷人。貪睡,所以常常遭人捕捉,在沙灘上一睡,就被抓走。黿和鼉到底長得什麼樣子,沒看過。只是照字典上的講。
蝦,客家人對牠很尊敬,叫牠『蝦公』,實際上就是蝦類,不知為什麼叫牠蝦公。蜆,河蜆。螺,田螺。蚌,海產的,多年,上百歲,就會有珠,蚌中結珠,珍珠會結在裡面,要很多年,現在少見,小小的就被抓走吃掉了。蝦蜆螺蚌,這都是水族的動物。
「濕居之屬」。水都是溼的,牠們離開濕的地方就不能活下去,所以叫『濕居之屬』,水族的動物。上面所講眾生因為貪食來殺生,問題相當嚴重。
「使水陸空行,藏竄無地」。這樣去獵殺動物,使得水族的眾生,陸地的動物,空行的飛鳥,都沒有地方可以藏身。竄,逃走。這些動物看到人要來抓牠,想跑,但沒地方跑,沒地方可藏身,隱藏起來,不會傷到生命。怕死,想要藏身,無處可藏,藏竄無地,沒有一個地方可以藏身。
或畜養雞、豬、牛、羊、犬、豕、鵞、鴨之屬,自供庖廚,或賃他宰殺,使其哀聲未盡,毛羽脫落,鱗甲傷毀,身首分離,骨肉銷碎,剝裂屠割,炮燒煑炙,處毒酸切,橫加無辜。但使一時之快口,得味甚寡,不過三寸舌根而已。然其罪報殃累永劫。如是等罪,今日至誠皆悉懺悔。
下面是講畜類。世間人,家庭中養六畜,禽畜,養來宰殺的。「或畜養雞豬,牛羊犬豕,鵞鴨之屬,自供庖廚」。或者家庭中養雞、養豬、養牛、養羊,犬就是狗,豕也是豬。因為中國地方大,每個地方講的不太一樣,有些講豕,有些講豬,閩南人講的就是豕。養鵝、養鴨,現在寫成『鵞』。我要吃鳥,鳥就要給人吃,鵝也是鳥類,寫成『鵞』也通。鵝、鵞還是可以用,其他的字不可以。鴨,扁嘴的。之屬,類。世間一般家庭,自己養,供應庖廚。庖就是廚房,庖廚,廚房。用庖,專門煮食的人,也叫做庖師。自供庖廚,簡單講,就是自己養,自己殺,自己吃。世俗人往往講,我的家裡有養,很方便,客人來,抓到就殺,就是『自供庖廚』。中國人過去是農業社會,一向都有這樣的習慣。這是日常一般的風俗習慣。有些要去都市很遠,客人來要買菜不方便,往往家庭裡養了很多牲畜之類,遇到機會或者有客人來,隨時你就殺生了。就謂之『自供庖廚』。
這部經所說的法雖然道理很多,總合起來不出四個字,就是權、實、本、跡這四個字。權與實,開三權,以顯一實。權,權巧方便。天台「化法四教」裡,藏、通、別三教都叫權,圓教才是實,叫做會三權,歸一實。是在說明佛四十多年來所講的佛法,許多都是權巧方便的,現在在法華會上,開權顯實,才顯諸法的實體,才是一實相。所以《法華經》「無二亦無三,惟有一乘法」。開權顯實,直到《法華經》才將諸法實相完全顯實出來。
論佛示現世間的情況,有本、跡。本,是釋迦牟尼佛久遠劫前早就成佛了,在〈壽量品〉裡面講釋迦牟尼佛在塵點劫前老早就成佛,這是本。這一生示現在印度,度化眾生的事跡,是示跡。經文裡面有開近顯遠,久遠成佛的根本顯示出來,顯示現在示現的事跡叫做開跡顯本。把示現的事跡開顯出來,顯出久遠就已經成佛了。這個在《法華經》後面的〈壽量品〉裡面說得很清楚。〈從地涌出品〉以下到〈壽量品〉就講這個道理,這是本跡。
「蓮華」,蓮華就是蓮花。世間的花有很多種,為什麼只拿蓮花來比呢?世間花有多種,但它的意義不一樣。有些是狂花無果,只開花不結果,像花園的花,這個可以比方外道無益苦行,得不到利益。印度的外道,修種種的苦行沒有利益,好像狂花無果。
也有一花多果的,花只有一朵,可是裡面包含的果很多,如胡麻子,芝麻只開一朵花,可是裡面胡麻很多。一花多果可以比凡夫,修孝順父母、奉侍師長,只是修世間善的一花,將來得到世間善果很多,富貴榮華,妻賢子孝,但很微小,像芝麻。
也有多花一果的,開很多的花結果很少。例如桃子、李子,這種水果花開得很多,但是空花很多,真正能結果的就少了,這個叫作多花少果,也可以說一果。多花一果,可以比方聲聞人修三十七道品,成就阿羅漢的無生果位。
有些花是一花一果。如柿子,柿子花開出來就一朵花,花開時果實就在後面,一點點,花要謝了,果就慢慢大。所以一朵花一果,可以比方緣覺,修遠離行,修十二因緣的還滅門,就可以成辟支佛果位。
有些是先果後花,像瓜類,西瓜、南瓜、冬瓜,這些瓜類先出果後開花。先果後花的瓜類可以比方初果須陀洹。先見道後修道,見道等於結果,後修道,斷思惑可以比開花。所以先果後花的瓜類,可以比作初果須陀洹,先見道後修道。
先花後果的,像梅花之類。梅花都是先開花,花謝了才結果。這個可以比權教菩薩,他是先緣修後真修。緣,助緣、因緣。沒有助緣不會修行,所以初學權教菩薩要先緣修後真修,緣修就是要有好環境來幫助他,等到得不退轉以後就不必這些助緣,任運流入大般若海,自然而然他自己就會用功了。依真法的理性的本體而起修,叫真修。但這不是說修行的真假,而是他悟理的真,證到真如自性的一部分,例如別教的初地、圓教初住以上,那都是真修。別、圓的初地、初住之前都叫緣修。
所以世間的花雖然種類很多,不出這些:狂花無果、一花多果、多花一果、一花一果、先果後花、先花後果。也有無花果,不必開花能結果。這裡不說無花果,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修行是不能成就的。花比因,果比果地,世間花雖然很多千差萬別,總不出上面所說的六類。
蓮花跟上面這些花不一樣,蓮花有兩種殊勝的意義。第一、蓮花是花果同時。蓮花是指荷花,花一開出來蓮苞裡就有果實。第二、蓮花是長在淤泥池裡,出汙泥而不染。因為它有這些特點,所以佛經拿蓮花作比方。花果同時,可以比方一時法,諸法實相、因果賅徹,因賅果海、果徹因源。所以用花果同時來比方,因果賅徹,這是第一。蓮花能出淤泥而不染,這個可以說明諸法理體,能夠不變而
能隨緣,雖隨緣而能不變,只有蓮花出汙泥而不染才能作比方,因此拿蓮花的花果同時來比《法華經》的本跡兩門的意義。
本、跡、權、實的意義,先拿跡門來說,蓮花從開到謝的三個階段,有三個意義:第一、為蓮故花,為了成就蓮子的蓮實,所以才有蓮花。這個比方佛說法為實而示權,為了要使眾生成就一乘實相,所以示現權法。第二、花開蓮現,蓮花一開,蓮蓬裡面就能看到蓮子。比方開權顯實,到了法華會上開三權而顯一實,就是開權顯實。第三、花落蓮成,蓮花的花瓣落下來了,蓮子也成就了蓮實,蓮實就是蓮子。比方廢權立實,把過去的三權廢掉不用了,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以前沒說過,到《法華經》才說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所以〈方便品〉偈頌說,「舉手低頭,散心念佛,都能成佛」。因為有佛性故都能成佛,所以經文裡面說,「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正直捨方便就是廢權,但說無上道就是立實。蓮花可以比方跡門的開權顯實,以這三段比方開權顯實、為實示權、廢權立實三段意義,這是跡門。
也可比方本門的三段意義。本門開跡顯本,說明釋迦牟尼佛久遠就成佛的道理。在〈壽量品〉裡面說,「我實成佛以來,久遠若斯」,從本垂跡,現在成佛是示現的事蹟,這是為蓮故花。第二花開蓮現,比方本門的開跡顯本。現在的示現事跡,顯示出久遠成佛的事跡。最後花落蓮成,就是比方本門的廢跡立本,「是故如來雖不實滅而言滅度」,本來就沒有生滅,久遠劫前成佛從來沒有說過,現在《法華經》說出來,大家才知道。所以一開頭說的時候,彌勒菩薩及諸大菩薩都在懷疑,「父少而子老,舉世所不信」。這正說明釋迦牟尼佛老早成佛了,就是《梵網經》裡面說「我今來此世界八千返」,好像是在顯本。但是這個本不是究竟本,如果是塵點劫前就成佛,算到現在那止八千返。
所以蓮花有這三種意義:為蓮故花、花開蓮現、花落蓮成。可以比跡門三義:為實示權、開權顯實、廢權立實。又可以比方本門三義:從本垂跡、開跡顯本、廢跡立本。正好比方《法華經》的意義。所以用蓮花來比妙法,這是第二。
第三、「經」字。經是通題,經字,印度話修多羅、修多路、蘇担羅,正翻是線,中國習慣將聖人所說的言教叫經,隨順中國的習慣翻作經,經也是線,橫線豎線就是經緯,所以並沒有離開線的意義。經者徑也,修行的路徑,「修行無別修,只要識路頭,路頭若識得,生死一起休」,修行就是要認識路線,經文裡面所說的就是教導眾生修行的方法。
第二顯體,為什麼釋名之後要顯體。顯,是顯示。把這部經的主題表達出來,這部經就是以諸法實相為理體,也可為一切諸經之體,因為佛法不出三法印,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雖是聲聞法,但合乎三法印就是佛的正法。而大乘法就是以實相為印,這部經正好是說實相,實相為本經的主體,也為一切大乘經典的主體,凡是與諸法實相相應,那就是大乘佛法。所以經文裡面說,「今佛放光明,助發實相義」,「諸法實相義,已為汝等說」,「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開方便門,示真實相」,這部經裡面,處處顯示諸法實相微妙的道理。方便品一開頭,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這一大事因緣,就是要使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佛之知見就是體悟諸法實相,所以本經以一乘實相為體,這就是第二顯體。
第三明宗,宗是宗旨,宗就是修宗,明宗者明修也。既然把理體顯示出來,必定要想辦法來體證這個理體,這部經所講的理體,既然是諸法實相,
那要怎麼樣來體會親證諸法實相呢?所以其次就是要明宗,明宗就是說明修行的宗旨,這部經是用什麼方法來修,才能體悟諸法實相。《玄義》說這部經是一乘因果為宗,就是一佛乘、究竟佛法。一佛乘的從因至果,達到究竟涅槃,以這個為宗旨。這就是要體悟諸法實相,必定要成佛,不到究竟圓滿的佛果,無法完全體悟諸法實相。而果必定要有因,沒有無因而招果的。因此經裡所說的從隨喜五品位,而經過六根清淨到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到究竟佛果的妙覺,等覺以下通通都是因,是究竟一乘之因。但是剛剛初發心的五品位,那是因中之因,所謂因因,五品以後到等覺,段段論因果。例如五品是因,六根清淨十信位是果,再往前往上,六根清淨的十信是因,十住位是果。再往上……十迴向是因,十地是果。十地是因,等覺是果,等覺為最究竟圓滿之因。這就是普賢菩薩的圓滿因心,由此成就證果,到了妙覺,就是究竟極果。所以,從六根清淨位,到等覺段段論因果。這中間有因有果,有果有因,前後分明。到了等覺以後,證入究竟妙覺,那就是果果,究竟的果德,沒有比這更究竟的。所以妙覺是果果,中間都個個前後論因果,這都是究竟一佛乘的修法,按照這個次序階位去修學,直到成佛為止,才究竟成就。這部經所說,他的修因,就是以一乘因果為宗。求證一乘因果,就是本經的主要目標。
第四論用,也叫辯用,也叫顯利用。用,功效,就是說依照這部經來修學,它的功能、效果是甚麼?這部經是以斷疑生信為用,前半部斷權疑生實信,斷權巧方便的懷疑,證一乘實相的實信,權實門中斷權疑生實信。說《法華經》之前所說的法,有的說部分人不能成佛、部分人成佛,所以五種的根性,到了《法華經》顯示一乘實相,舉手低頭,散心雜話念佛都能成佛,顯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都能成佛。過去講的都是屬於他益利而方便說,到法華會上完全屬於自益利,隨佛的自益,暢佛本懷,來顯示諸法的理體,所以前半部的跡門,就是斷權疑而生實信,後半部斷近疑而生遠信。釋迦牟尼佛在久遠前早成佛,此生的成佛,是為度眾生方便,而有所示現,這就是所謂,斷權疑生實信,或斷跡疑生本信,也叫斷近疑而生遠信。這是法華會上,釋迦牟尼佛在靈山一會,說《法華經》當下的功效。如果論以後依法修行的功效,都能成佛,究竟成佛就是本經的效能。這些道理都在《玄義》中,現在只是單提示,知道這部經所謂五重玄義,他的內容就是:法喻為名,一乘實相為體,一乘因果為宗,斷疑生信為用。
第五、判教相,判定本經在五時八教當中,他的教下是屬於什麼。在化儀四教中,非頓、非漸,不是秘密不定,顯露不定,而是顯露決定。因為到了法華會上沒有秘密,一切眾生都能成佛,所以顯露,決定成佛。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可成佛,《法華經》是顯示這個道理,所以不是不定,是決定,這是化儀四教。在化法四教他是純圓獨妙,這是第五判教。藕益大師說這部經是如來究竟極談,釋迦牟尼佛一生說法,只有本經才是暢佛本懷之說,這裡說明世尊一代時教的所以然。有了一部《法華經》,釋迦牟尼佛一代說法的總綱領,都在裡面。有句話說:法華是經王,是一切經的總綱領,所以稱為經王。
這部經有三種譯本,最早翻譯是在西晉武帝太康七年,西元286年,距今一千七百幾年,當時有位竺法護法師,敦煌人,又稱敦煌菩薩。他把大乘經論從印度傳來,在西晉翻譯最多,最負盛名就是這位竺法護法師,他所翻的《法華經》稱為《正法華經》,有十卷,後人有將它改為七卷,內容有二十七品,有八萬四千多字,特點是將咒翻為華文,這是第一次的翻譯。
第二次的翻譯就是姚秦三藏鳩摩羅什法師所翻的,有七卷二十八品,有六萬九千四百多字,據說他當時所翻只有二十七品,沒有〈提婆達多品〉,後來到南北朝的梁朝時代,有位真諦三藏來,他說梵文《法華經》原來是有〈提婆達多品〉,因此將〈提婆達多品〉翻為中文,後人就將該品編到鳩摩羅什所翻的《法華經》上面。所以在〈見寶塔品〉之後,有〈提婆達多品〉,而成為二十八品。鳩摩羅什所翻譯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原只有長行,沒有偈頌,偈頌是從後來所翻的《添品法華經》補上去的。
第三次翻譯是隋朝,隋文帝統一天下,有闍那崛多跟達摩笈多共同翻譯,因又有增加所以稱為《添品妙法蓮華經》,有七萬一千五百多字,文字多採用鳩摩羅什的,只是補上一部份,闍那崛多這兩位法師的翻譯也翻得很好,從普門品的偈頌就知道。雖是添品但品目還是一樣多,把〈提婆達多品〉附在〈見寶塔品〉之後,實際上品目只有二十七品。這跟姚秦所翻譯的次序不一樣。
西晉翻的太古老,不易閱讀。鳩摩羅什所翻譯的文字最優美,因為當時有很多大文學家一起參與翻譯,如富樓那的「人天可相遇」,原翻為人見天、天見人,這不夠文雅,後改為「人天交接,二得相見」,由此可見。所以鳩摩羅什所翻譯的流傳也最廣。
為何要講翻譯的歷史呢?第一、釋迦牟尼佛是生在印度,說法所用文字都是印度的,若無翻譯無法知其意義。當時去取經的人是「去時成百歸無十」,為法忘軀,所以對翻譯法師要起感恩之心,為對其表恭敬、感恩之心,所以先講翻譯的歷史。第二、佛法是在漢末漢桓帝、漢靈帝的時候傳入中國,安士高、支婁迦謙入中國,來的人才越來越多。漢朝所翻譯的經典往往沒有簽上翻譯者的名字,所以現藏經有很多翻譯人是寫失譯,在東晉之前這種情況不少,沒簽名容易引起懷疑。翻譯佛經簽名是由東晉道安法師所提倡,在翻譯佛經簽名表示:一、負責任,二、增信。某法師是哪裡人,翻譯過些什麼經典,主譯是誰?潤文是誰?旁譯是誰?都有詳細記載,像《開元釋教錄》,對翻譯者都有詳細記錄。
翻譯者: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譯:翻梵文成中文,譯者易也。是鳩摩羅什奉皇帝的詔命所翻譯的。古代若由皇帝下詔來翻譯佛經是很高貴的。當時皇帝是姚興下詔的。鳩摩羅什是印度話,翻為童壽。
「法師」之義:一、依法為師,自利,通一切。二、依法師人,利他,是人天師範,能說法利益人者。古代法師也有分別,經律論三藏,單通經藏的稱為經師,單通律藏的稱為律師,單通論藏的稱為論師,三藏都精通的才可稱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法師生平:父親鳩摩羅炎中印人,學問豐厚,到處遊化到亀兹國,國王敬重其行持,後與其妹結婚,生下鳩摩羅什。父母皆學佛,七歲到佛寺禮佛,拿起鐵缽戴在頭上,起初沒感覺重,後想到我怎有如此大力可舉起鐵缽,有分別心後,缽就掉到地上,當下悟萬法唯心。後與母親到處參訪,九歲時跟著母親出家,後到槃陀達多處學小乘,後又跟莎車王子須利耶蘇摩學大乘,未滿二十歲就開始講經,後亀兹國王將師請回,視為國寶。小乘師父聞其盛名跟他辯論,輸後跟他學大乘法,故有「和尚是我大乘師,我是和尚小乘師」的說法。盛名已傳到中國,前秦苻堅請教道安法師,有何大師可請來,道安法師就推薦鳩摩羅什,於是苻堅就遣呂光帶兵攻打亀兹,把鳩摩羅什法師搶回來。可是呂光不信佛,故並未禮遇法師,然法師不但懂佛法,其他天文地理皆精通。有次要夜宿山澗旁,法師說夜裡會有大雨,不可在此過夜,人皆不信,果然半夜驟雨,死傷無數,後呂光更為敬重,視為軍師。後至涼州聞苻堅已被姚萇所害,呂光遂割據涼州,自立為涼主,羅什隨呂光滯留涼州達十七、八年。
後姚萇之子姚興攻伐後涼,親迎羅什入長安的草堂寺逍遙園,以國師禮待,並在長安組織了規模宏大的譯場。按《開元釋教錄》所記載,姚興弘始三年進入長安以後開始譯經,弘始八年翻譯《法華經》,直到弘始十五年入滅,他翻譯的佛經共有七十五部三八四卷,現所保存的有五十二部三0二卷,失傳的有二十三部,其詳細事蹟可看梁慧皎法師所著高僧傳。
羅什法師的翻譯之所以優美,是因為他是採義譯法,也就是依照中文之意翻譯,所以適合中國人閱讀。另一種翻譯法是直譯,語句較不流暢。
Ë 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社會面臨著越來越複雜的挑戰,而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聯合國在2015年提出了「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旨在共同創建一個更加公平、可持續且繁榮的未來。這17項目標涵蓋了經濟、社會、環境等多個層面,旨在實現全球的共同夢想。
1.SDG 1 終結貧窮: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2.SDG 2 消除飢餓: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促進永續農業。
3.SDG 3 健康與福祉: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
4.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5.SDG 5 性別平權: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
6.SDG 6 淨水及衛生: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衛生及其永續管理。
7.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確保所有的人都可取得負擔得起、可靠、永續及現代的能源。
8.SDG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讓每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9.SDG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建立具有韌性的基礎建設,促進包容且永續的工業,並加速創新。
10.SDG 10 減少不平等:減少國內及國家間的不平等。
11.SDG 11 永續城鄉: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12.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13.SDG 13 氣候行動:完備減緩調適行動,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14.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
15.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保育及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系,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土地劣化。
16.SDG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促進和平多元的社會,確保司法平等,建立具公信力且廣納民意的體系。
17.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願景。
以上是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每個目標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全球各方通力合作,共同迎接挑戰,共創未來。2030年永續目標,是大家共同的使命,也是對未來的承諾,而在這個17項永續發展目標裡,我們可以致力於第四項目標,即「優質教育」的永續發展,我們的宗旨是「幫普恩戶爭取糧食,還教普恩戶親子學習播種」,在每月舉辦的家長與兒童讀書會裡,我們可以搭配「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這不僅是全球共同推行的目標,同時也是普門慈幼慈善會可以努力的方向。
Ë 行善對自己的重要性
我們的第八意識,即阿賴耶識就像一個倉庫,猶如家中的倉庫充滿各式各樣的物品,包括好的、有壞、過期的、以及數十年前的物品等等,阿賴耶識就像這樣一個儲藏庫,內有善的種子,也有惡的種子。
當我們仍是凡夫之時,內心存有各種善惡念頭。然而,隨著修行逐漸深入,內在的清淨度增加,善念將逐漸增多,而惡念則會減少。這樣的修行過程中,阿賴耶識中的善種子將增多,而惡種子將會減少。舉例而言,惡種子可能引發我們做出不善的行為,而這些不善的行為會反過來又強化了惡種子。這正是唯識學所強調的「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
Ë 讓善種子萌芽
我們平常的生活中,一切的種子都需要遇「緣」而生。「緣」是相當重要的,這也解釋了為何孟母要三遷。她可能認為某個環境不適合小孩子,可能對他們會造成傷害,因此不斷遷徙,直到找到一個有益於孩子良好教育的地方,這就是孟母三遷的寓意。所以當家長在教育小孩的時候,要很注意小孩的交友與環境。換句話說,每個人心中都有善惡的種子。當我們培養更多的善良種子時,在遇到正面的緣分時,這些善種子就能更迅速地發芽。相對地,當惡的種子稀少,或者透過修行的方式讓其減弱,甚至不發芽,我們就能避免惡果的產生。這便是善因有善果,惡因有惡果的因果法則。
因此,我們應該多做善事,將善良的種子播種於自己的阿賴耶識中。透過持續修行,使整個內在的倉庫充滿善良的種子。當遇到善緣、善知識引導、做出善的行為,我們就會得善報,依照戒定慧修行,我們就可以成為聖者,這正是修行的意義所在。
若我們渴望獲得福報,並期待未來美好的生活,就應該積極參與行善。而學佛就是要開啟我們的智慧,智慧就像我們的眼睛,讓我們在行善的時候,能做出正確的選擇、能夠做到正確的發心,才不至於我們的發心有染污,雖然看似做很多,其實都是個人私心為出發點,這樣的發心,福報很小。正確的發心要以眾生為出發點,希望他們快樂,沒有痛苦,這也就是慈悲。當我們有能力分享的時候,應該慷慨給予他人,這樣才能促成一個善的循環,這也是一種修行的體現。
Ë 觀世音菩薩的慈悲精神
回歸到剛才討論的永續發展,今年嘉義提出了「慈悲永續」的理念。在普門慈幼慈善會實踐行善的過程中一直是秉持觀世音菩薩的慈悲精神,這位大慈大悲的菩薩以拯救苦難眾生而聞名。
祂為什麼叫做觀世音菩薩呢?其實觀世音菩薩是古佛再來,祂的前身是「正法明如來」,為什麼要用菩薩來示現呢?因為我們都覺得菩薩是慈悲的代表,菩薩,眾生會覺得比較容易親近。
「觀世音;觀世間的聲音。」所以當我們有苦難的時候,就要虔誠的持誦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在平常要虔誠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實踐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的精神行善,還要依照戒定慧修行,如此才能將一般的善行變成「成佛資糧」。我們要用慈悲永續,將良善教導給下一代,這樣才會有一個善的循環,回到最終修行層面,這樣生命層次才會越來越提升。
Ë 利益眾生,圓滿自己
在112年高雄歲末聯歡感恩祝福活動,我提到一個曾經志工跟我討論的問題,「我們來普門慈幼慈善會當志工的理由」,總結理由如下:
1.實踐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精神:
實踐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精神,是普門慈幼慈善會的核心使命。作為一個平台,我們致力於幫助弱勢家庭兒童和孤苦老人,同時提供急難救助等服務,以協助苦難眾生度過困境。這不僅僅是一種言語上的口號,更是透過實際的行動去實踐大慈大悲的精神。
在我們的努力中,每一次的幫助行動,都是一粒粒種子的播種,累積成為我們修行的資糧。這不僅是為了個人的修行,更是為了解脫和利益眾生。透過提供實質的支持,我們讓那些處於困境中的家庭和老人感受到慈悲的力量,同時也在心靈中種下了善良的種子,不僅如此,佛法可以引導他們從輪迴的苦難中走出。
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實際的奉獻。我們的工作不僅是提供物質上的幫助,更是透過與受助者的互動,分享愛與關懷。這樣的實踐不僅是對苦難眾生的一種救濟,同時也是在引導他們向內心尋找力量,明辨善惡,從而達到身心靈的平和。
2.四十年悠久,參與社會公益
自民國67年創立以來,普門慈幼慈善會一直秉持著「幫普恩戶爭取糧食,還教普恩戶親子學習播種」的使命,不斷邁向更美好的明天。四十年的歷程中,我們一步一腳印,積極參與社會公益,致力於為弱勢家庭的兒童提供經濟上的支持和教育資源。
超過四千多位的兒童因著慈幼慈善會的助力,得以擁有更美好的未來。透過捐款者的慷慨支持,我們得以持續履行扶持的使命,確保每一位需要幫助的孩子都能夠得到適當的關懷和支援。
我們深知捐款者對於善舉的信任與期望,因此,慈幼慈善會一直本著透明、負責的態度,捐款者可以放心行善,因為您的善舉是慈幼慈善會努力的動力,一同演繹著愛的奇蹟。讓我們攜手,共同為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孩子點亮希望之光。
3.悉心籌辦每月兒童讀書會,推動優質教育永續發展
我們深信教育是改變兒童命運的關鍵,因此每月舉辦的兒童讀書會旨在培養兒童的道德觀念、引導思考人生意義,並提供孩子們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們不僅強調知識的傳授,更重視培養孩子的品德和價值觀,使其成為社會的有益成員。
我們堅守著永續發展目標,特別聚焦在SDG 4,致力於提供高品質的教育,確保每個孩子都有平等的學習機會。透過兒童讀書會,我們不僅滿足SDG 4的目標,更透過道德教育,培養兒童具有綜合素養,追求個人與社會的共同進步。
慈善會持續以捐款作為主要經費來源,確保我們的教育計畫能夠穩定執行。透過優質教育的永續發展,我們期許每位受益的兒童能夠在未來回饋社會,實現我們的宗旨「幫普恩戶爭取糧食,還要教普恩戶親子學習播種」的美好願景。
4.佛法引導正確發心,實現內在自由與智慧
藉由佛法的啟迪,可以讓我們有正確的發心,遠離了執著、貪念和無明的干擾。佛法不僅是一套道德準則,更是一座指引我們走向內心寧靜、善良和智慧的法門。深入了解佛法的原理,我們不僅能夠明白生命的真實面貌,更能夠體悟到只有放下執著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佛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超越塵世煩惱的指引,教導我們如何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這不僅包括對自身修行目標的明確認知,更包括對他人和眾生的慈悲與關懷。佛法的義理在提醒我們遠離那些可能帶來痛苦的行為,同時激勵我們以慈悲心、智慧心來應對生命中的各種考驗。
5.開啟本自具足的「般若智慧」:
修學戒、定、慧不僅有助於我們減少下墮三惡道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其終極目標在於以顯發我們的「般若智慧」。儘管般若智慧是每個人本自具足,並非需要依賴諸佛菩薩開啟。但是在經歷多生累劫的輪迴中,我們早已沾染了許多的習氣與業力。「本自具足」、「本不生滅」、「本自清淨」、「本無動搖」、「能生萬法」的自性光明都遮蔽了,因此我們才需要藉由修學戒、定、慧的方式,來讓我們達到明心見性的目的。
6.將善行昇華為成佛的資糧:
佛法教導我們正確的發心,使我們能夠遠離執著、貪念和無明。透過深入了解佛法的原理,我們能夠明白生命的真實面貌,體悟到放下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佛法不僅是一套道德準則,更是一種引導我們走向內心寧靜、善良和智慧的智慧法門。
有佛法的引領,我們的發心才能更加純正。這不僅包括對自己的修行目標的明確認知,還包括對他人和眾生的慈悲與關懷。佛法的教義提醒我們要遠離那些造成自己和他人痛苦的行為,鼓勵我們以慈悲心、智慧心面對生命的種種考驗。
修行的旅程中,將善行昇華為成佛的資糧是一個重點。行善不僅是一種道德行為,更是一種累積資糧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走向開悟之路。這些福報和善緣是修行的資糧,就如同旅途中的糧食,為我們提供力量和能量。透過種下善因,我們收穫的不僅是表面上的利益,更是心靈的富足。這些積累的資糧,如同光明照亮黑暗的心靈,引領我們走向覺醒的道路。
Ë 結語
成佛的道路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續的努力和修行。在這條道路上,智慧如同明亮的星星點綴在黑夜的天空中,為我們提供方向。這些累積的資糧不僅是為了個人的解脫,更是為了利益眾生,帶領眾生走向解脫之路。每一次的善行都如同香火,燃燒著心靈的薰香,指引我們走向內在的寧靜,最終達成覺醒的目標。
因此,普門慈幼慈善會以實踐大慈大悲為宗旨,在佛法的引領下,我們的發心得以更加純正,不受世俗迷惑。這種純正的發心不僅有助於個人的修行,也促使我們在與他人相處時,以慈悲和智慧為基準,創造一個更加和諧與善良的環境。因此,佛法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個人的解脫,更在於引領我們達到心靈上的富足,進而成為對社會和周遭眾生有益的存在。將所作所為視為一種修行,將每一次的善行都視為積累成佛資糧的機會,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的眾生感受到慈悲的力量,同時也在自己心靈中開啟更廣大的智慧。
節,同時也是普門慈幼慈善會台中志工委員會舉辦浴佛暨母親節感恩活動的日
子,今年的活動地點選在普門學苑社教會館舉行,用溫馨簡樸的方式舉行今年度
的慶祝佛誕浴佛慶典暨母親節感念親恩活動。
這天一大早,於活動開始前一個多小時,便已經有許多志工菩薩抵達活動會場,並各司其職地為整個活動進行排演。隨著活動時間逐漸接近,普恩戶也陸續來到現場,小朋友們在普青及志工菩薩的引導下穿上藍色背心,進入佛堂,坐在拜墊上,等待著活動的開始。
¯會前籌備
大約八點三十分,普門二樓的大殿裡,多位師兄姐正忙碌地為今天的慶典作準備。佛前的佈置格外的莊嚴素淨,壽桃、鮮果和香花供養佛陀。禮賓組八位師姐,專心排練今日浴佛的引導路線,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主持人則是溫暖慈悲地向普恩童引導如何問訊和禮佛。
¯觀賞影片與有獎徵答
第一階段,浴佛慶典。活動一開始,首先是由智音法師講述浴佛的意義,隨後透過觀賞3D動畫《人間佛陀》,讓在座的眾人了解釋迦牟尼佛從一位王族出家求道的過程,並以八正道教化眾生。浴佛則是為了慶祝釋迦牟尼佛,這位聖人降生所舉行的慶典。
大家專心聚精會神地觀賞影片,
影片結束後,智音法師為了確認小
朋友們有沒有認真觀賞影片,法師進
行了「影片有獎徵答」活動,法師特別精心準備了許多問題及禮物要考考小朋友們。
其中,有一個問題是要他們回答影片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小朋友的回答特別踴躍,大家都搶著回答那烙印在自己心中的一句話,想必佛陀的正念已經在每個人的心中悄悄萌芽了。另外,有一個小男孩獲得了二佰元的紅包,他高興地手舞足蹈,那份率真和可愛令人難以言喻,正如佛陀所說的一切眾生平等,都能歡喜中自在。
¯浴佛慶典
在智音法師的開示後,浴佛慶典法儀隨即展開。由今天的司儀煥麗師姐及志工菩薩們,為大家說明及示範浴佛的流程。所有法師定位後,開始了113年的浴佛儀式。
法會儀軌流程中,來到了浴佛讚頌的部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隨著聲聲的唱誦,浴佛法儀正式展開。
當進行到唱誦浴佛偈時,大眾依序來到佛前,進行浴佛及獻花。透過浴佛,洗滌內心塵垢,去除我慢、我執及傲慢的心態。當所有人完成浴佛後,創辦人上心下印法師及眾法師引領大眾在佛菩薩前迴向,113年度的浴佛法儀圓滿落幕。
¯頒發獎助學金
由台中市世事國際同濟會廖志文會長帶領秘書長和財務長一同捐贈社福金,由創辦人上心下印法師代表接受,創辦人感謝台中市世事國際同濟會多年來對普門慈幼慈善會的支持與幫助。
他們深知自己的責任,從他人的需求中看到了自己的責任與使命。在社會上,總有一群溫暖的人願意伸出雙手,撫平受傷的心靈,並給予光明,照亮他人前行的路途。
接著,頒發113年度的普恩童獎助學金,依序頒發給國小組16位,國中組2位、高中組4位及大專組4位。透過這些獎學金,我們期許小朋友們即使生活
艱辛,仍能夠奮發向上,在學業上有亮眼的成績,並期許在未來求學路上能夠持之以恆地努力向前,取得優異的學業成績,如此就是給父母及給社會最好的回報。
¯手作康乃馨卡片
當天,我們也安排了母親節活動,由普青團團長黃河珣師兄主持的感念親恩活動。我們準備了一個小小的手作活動,需要小朋友以及家長一起合作來完成。康乃馨製作方法:首先,過程中需要家長與小朋友互相幫助,他們需要將手上的四張色紙不斷對摺,然後將色紙打開並將這些色紙堆疊在一起黏貼,形成了一朵康乃馨。最後,將這朵花黏在A4的紙板上,並互相為對方在紙板上繪製手的輪廓,便大功告成,完成一件充滿溫馨的作品。作品上除了花朵及兩人手的輪廓外,小朋友還寫下感恩的話語,表達對父母及所有人的感激之情。
由普青的大哥哥、大姐姐們一起教普恩戶用雙手摺出康乃馨,手作看似簡單,實際上卻需要不少技巧,看似樸素卻充滿意義。這樣密切的互動讓大眾更懂得感恩與感謝。隨著作品一件件的完成,113年度的浴佛暨母親節感恩活動也在這溫馨氛圍中拉下帷幕,圓滿禮成。
¯實踐大慈大悲之行
普門慈幼慈善會貼心地為普恩戶準備扶助金及物資,始終秉持著「幫普恩戶爭取糧食,還教普恩戶親子學習播種」的服務宗旨,結合各地志工的人力和愛心,以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為出發點,化身無數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將解除苦難、救助困境的使命實踐於人間。
四月初,花蓮發生7.2級的強震,全台有感,隨後餘震不斷,眼看例行的浴佛及母親節活動即將到來,大家心裡難免忐忑不安,但籌備工作仍然持續進行。
儀式進行流程及法師的邀請,都請總會斟酌決定;至於工作認養及費用認捐,則由本地志工委員會推動。四月下旬,各地持續有雨,趁著雨隙,志工們將部分活動用品,提前運到會場進行布置。
活動當天四月二十八日,清晨又雨,大家前往會場路程稍有不便,所幸雨勢逐漸減弱,活動得以即時展開。
今年的活動主題定為「禮敬佛陀˙禮敬母親」。蒞臨會場的法師包括大悲精舍住持圓信法師,本會的照智法師、圓禎法師、智音法師、修光法師,以及大仙寺的妙心法師。常務理事台中的林玄通師兄,一向愛護嘉委會,再次前來指導與協助。
活動依照儀式流程展開。首先有司儀正如老師與普青的團康活動,藉著身體的律動,引領大眾的
心情進入狀態。隨後由嘉義志工委員會楊主委致歡迎詞,歡迎各位來參加這一年一度的慶祝佛誕及母親節活動。
|圓信法師致辭
住持法師首先歡迎普門慈幼慈善會在紫竹林大悲精舍舉辦活動,並且讚嘆該會在普門學苑法師們帶領下,秉持
慈善會理念與宗旨,持續推動社教工作。接著,他提到今日的活動,既要感恩佛陀,也要感恩母親,而我們今天若有福報,我們也應感恩成就這個福報的各種因緣。
接著,住持法師以唐朝洞山良价禪師出家的故事,來闡述母親的偉大。為母者,對於子女出家,一定特別感到不捨。良价禪師出家後,與母親仍有書信往來,出家後以《辭北堂書》,向母親表達出家之堅定意志,良价禪師的母親,則以《娘回書》答覆,表達為人母者的複雜心境。
《娘回書》
因為是文言文,圓信法師逐句念出,並做解釋:
我與汝夙有因緣,始結母子恩愛情分。我與你,早有因緣,才會成為母子。
自從懷孕,禱神佛,願生男兒。自從我知道有孕,便常祈求神佛,賜生男兒。
胞胎月滿,性命絲懸。懷胎足月,面臨生產的危險,性命猶如細絲。
得遂願心,如珠寶惜。如願生了男孩,就把小孩當成珠寶般的疼惜。
糞穢不嫌於臭惡,乳哺不倦於辛勤。理屎把尿不嫌臭,時時餵奶不嫌苦。
稍自成人,遂令習學。你年紀稍長,便讓你去讀書學習。
或暫逾時不歸,便作倚門之望。
偶而你晚歸,總是倚門外望。法師特別提醒,
小菩薩若有晚歸,應先以手機向父母報平安。
來書堅要出家,父亡母老,兄薄弟寒,吾何依賴。
你來信堅要出家,但你父已逝,我也年老,你兄弟單薄、窮寒,我有何依賴呢?
子有拋娘之意,娘無舍子之心。你有出家棄娘的心,我心卻非常捨不得我兒。
一自汝住他方,日夜常灑悲淚。
自你出家住到他方,我便日夜思念而悲傷掉淚。
苦哉苦哉。
苦啊!好苦啊!
今既誓不還鄉,即得從汝志。
你既已發願出家,娘也只好順你志願。
不敢望汝如王祥臥冰、丁蘭刻木。
雖不敢寄望你盡王祥臥冰求魚、丁蘭刻木奉祀之孝。
但如目連尊者度我,下脫沉淪,上登佛果。
卻仍希望你能有像目連尊者度母的孝心,度我脫離苦海,上登佛果境界。
如其不然,幽譴有在,切宜體悉。
若不勤修道業,難免會受到無形的譴責,你一定要體察母親的心思。
師父以此故事勉勵大家,秉持佛教知恩報恩的精神,
來紀念佛陀誕辰及感念親恩。
|理事長照智法師開示
今天是值得感恩的日子,因為悉達多太子降生到人間,使我們得以聞知許多佛陀的教誨,讓我們可以有轉化煩惱的能力,天天過著安樂、自在的生活,這就是值得我們紀念悉達多太子誕辰的原因。
同樣地,我們也要感恩母親,因為我們的生命來自於母親,是母親把我們
帶到這個人世間。我們出生以後,哭了,幫我們擦眼淚的,是母親;走路跌倒了,幫我們扶起來的,也是母親;我們傷心難過的時候,安慰我們的,又是母親。可以說,我們的成長,許許多多來自母親的付出。
近日地震頻繁,讓我們祈求慈悲的佛陀,讓受災的生者,有生存下去的勇氣與力量;讓罹難者,往生佛國極樂世界。我們也祈求佛陀保佑所有的母親,讓全世界的母親,都能健康、平安、慈祥。
|智音法師佛典故事分享
此次請秘書長智音法師分享佛典故事,藉由說故事讓大小菩薩來認識佛教經典,並開啟他們的善根。《鸚鵡經》是一個講述因果業報的經文,出處為《中阿含》170經《鸚鵡經》(根本分別品)。本經與巴利《中部》135經《小業分別經》的內容完全相同。智音法師告訴大家:我們的果,不是別人給的,是我們自己種的。
{《鸚鵡經》原文(出自CBETA)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四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一七〇)根本分別品鸚鵡經第九(第四分別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過夜平旦著衣持鉢,入舍衛乞食,於乞食時往詣鸚鵡摩納都提子家。是時,鸚鵡摩納都提子少有所為,出行不在。彼時,鸚鵡摩納都提子家有白狗,在大床上金槃中食。於是,白狗遙見佛來,見已便吠。世尊語白狗:「汝不應爾,謂汝從呧至吠。」白狗聞已,極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慼愁臥。
鸚鵡摩納都提子於後還家,見己白狗極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慼愁臥,問家人曰:「誰觸嬈我狗,令極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慼愁臥?」
家人答曰:「我等都無觸嬈白狗,令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慼愁臥。摩納!當知今日沙門瞿曇來此乞食,白狗見已,便逐吠之。沙門瞿曇語白狗曰:『汝不應爾,謂汝從呧至吠。』因是,摩納!故令白狗極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慼愁臥。」
鸚鵡摩納都提子聞已,便大瞋恚,欲誣世尊,欲謗世尊,欲墮世尊。如是誣、謗、墮沙門瞿曇,即從舍衛出,往詣勝林給孤獨園。
彼時,世尊無量大眾前後圍繞而為說法,世尊遙見鸚鵡摩納都提子來,告諸比丘:「汝等見鸚鵡摩納都提子來耶?」
答曰:「見也。」
世尊告曰:「鸚鵡摩納都提子今命終者,如屈伸臂頃,必生地獄。所以者何?以彼於我極大瞋恚。若有眾生因心瞋恚故,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於是,鸚鵡摩納都提子往詣佛所,語世尊曰:「沙門瞿曇!今至我家乞食來耶?」世尊答曰:「我今往至汝家乞食。」
「瞿曇!向我白狗說何等事,令我白狗極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慼愁臥?」
世尊答曰:「我今平旦著衣持鉢,入舍衛乞食,
展轉往詣汝家乞食,於是白狗遙見我來,見已而吠。我語白狗:『汝不應爾,謂汝從呧至吠。』是故白狗極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慼愁臥。」
鸚鵡摩納問世尊曰:「白狗前世是我何等?」
世尊告曰:「止!止!摩納!慎莫問我,汝聞此已,必不可意。」
鸚鵡摩納復更再三問世尊曰:「白狗前世是我何等?」
世尊亦至再三告曰:「止!止!摩納!慎莫問我,汝聞此已,必不可意。」
世尊復告於摩納曰:「汝至再三問我不止,摩納!當知彼白狗者,於前世時即是汝父,名都提也。」
鸚鵡摩納聞是語已,倍極大恚,欲誣世尊,欲謗世尊,欲墮世尊。如是誣、謗、墮沙門瞿曇,語世尊曰:「我父都提大行布施,作大齋祠,身壞命終,正生梵天。何因何緣,乃生於此下賤狗中?」
世尊告曰:「汝父都提以此增上慢,是故生於下賤狗中。「梵志增上慢,此終六處生,雞狗豬及豺,驢五地獄六。」「鸚鵡摩納!若汝不信我所說者,汝可還歸語白狗曰:『若前世時是我父者,白狗當還在大床上。』摩納!白狗必還上床也。
『若前世時是我父者,白狗還於金槃中食。』摩納!白狗必當還於金槃中食也。『若前世時是我父者,示我所舉金、銀、水精、珍寶藏處,謂我所不知。』摩納!白狗必當示汝已前所舉金、銀、水精、珍寶藏處,謂汝所不知。」
於是,鸚鵡摩納聞佛所說,善受持誦,繞世尊已,而還其家,語白狗曰:「若前世時是我父者, 白狗當還在大床上。」白狗即還在大床上。「若前
世時是我父者,白狗還於金槃中食。」白狗即還金槃中食。「若前世時是我父者,當示於我父本所舉金、銀、水精、珍寶藏處,謂我所不知。」白狗即從床上來下,往至前世所止宿處,以口及足掊床四脚下,鸚鵡摩納便從彼處大得寶物。
於是,鸚鵡摩納都提子得寶物已,極大歡喜,以右膝著地,叉手向勝林給孤獨園,再三舉聲,稱譽世尊:「沙門瞿曇所說不虛,沙門瞿曇所說真諦,沙門瞿曇所說如實。」再三稱譽已,從舍衛出,往詣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無量大眾前後圍繞而為說法,世尊遙見鸚鵡摩納來,告諸比丘:「汝等見鸚鵡摩納來耶?」
答曰:「見也。」
世尊告曰:「鸚鵡摩納今命終者,如屈伸臂頃,必至善處。所以者何?彼於我極有善心。若有眾生因善心故,身壞命終,必至善處,生於天中。」
爾時,鸚鵡摩納往詣佛所,共相問訊,却坐一
面,世尊告曰:「云何,摩納!如我所說白狗者為如是耶?不如是耶?」
鸚鵡摩納白曰:「瞿曇!實如所說。瞿曇!我復欲有所問,聽乃敢陳。」世尊告曰:「恣汝所問。」
「瞿曇!何因何緣,彼眾生者,俱受人身而有高下、有妙不妙?所以者何?瞿曇!我見有短壽、有長壽者,見有多病、有少病者,見不端正、有端正者,見無威德、有威德者,見有卑賤族、有尊貴族者,見無財物、有財物者,見有惡智、有善智者。」
世尊答曰:「彼眾生者,因自行業,因業得報,緣業、依業、業處,眾生隨其高下處妙不妙。」
鸚鵡摩納白世尊曰:「沙門瞿曇所說至略,不
廣分別,我不能知,願沙門瞿曇為我廣說,令得知義。」
世尊告曰:「摩納!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廣分別說。」
鸚鵡摩納白曰:「唯然。當受教聽。」
佛言:「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壽命極短?若有男子女人殺生凶弊,
極惡飲血,害意著惡,無有慈心於諸眾生乃至蜫蟲,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
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來生人間,壽命極短。所以者何?此道受短
壽,謂男子女人殺生凶弊,極惡飲血。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
因、何緣男子女人壽命極長?若有男子女人離殺斷殺,棄捨刀杖,有慚有愧,有慈悲心,饒益一切乃至蜫蟲,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昇善處,生於天中,來生人間,壽命極長。所以者何?此道受長壽,謂男子女人離殺斷殺。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多有疾病?若有男子女人觸嬈眾生,彼或以手拳,或以木石,或以刀杖觸嬈眾生,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來生人間,多有疾病。所以者何?此道受多疾病,謂男子女人觸嬈眾生。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無有疾病?若有男子女人不觸嬈眾生,彼不以手拳,不以木石,不以刀杖觸嬈眾生,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昇善處,生於天中,來生人間,無有疾病。所以者何?此道受無疾病,謂男子女人
不觸嬈眾生。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形不端正?若有男子女人急性多惱,彼少所聞,便大瞋恚,憎嫉生憂,廣生諍怒,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來生人間,形不端正。所以者何?此道受形不端正,謂男子女人急性多惱。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形體端正?若有男子女人不急性多惱,彼聞柔軟麤𪍿強言,不大瞋恚,不憎嫉生憂,不廣生諍怒,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昇善處,生於天中,來生人間,形體端正。所以者何?此道受形體端正,謂男子女人不急性多惱。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無有威德?若有男子女人內懷嫉妒,彼見他得供養恭敬,便生嫉妬,若見他有物,欲令我得,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來生人間,無有威德。所以者何?此道受無威德,謂男子女人內懷嫉妒。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有大威德?若有男子女人不懷嫉妒,彼見他得供養恭敬,不生嫉妒,若見他有物,不欲令我得,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昇善處,生於天中,來生人間,有大威德。所以者何?此道受有威德,謂男子女人不懷嫉妒。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生卑賤族?若有男子女人憍傲大慢,彼可敬不敬,可重不重,可貴不貴,可奉不奉,可供養不供養,可與道不與道,可與坐不與坐,可叉手向禮拜問訊不叉手向禮拜問訊,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來生人間,生卑賤族。所以者何?此道受生卑賤族,謂男子女人憍傲大慢。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生尊貴族?若有男子女人不憍傲大慢,彼可敬而敬,可重而重,可貴而貴,可奉事而奉事,可供養而供養,可與道而與道,可與坐而與坐,可叉手向禮拜問訊而叉手向禮拜問訊,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昇善處,生於天中,來生人間,生尊貴族。
所以者何?此道受生尊貴族,謂男子女人不憍傲大慢。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無有財物?若有男子女人不作施主,不行布施,彼不施與沙門、梵志、貧窮、孤獨、遠來乞者飲食、衣被、華鬘、塗香、屋舍、床榻、明燈、給使,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來生人間,無有財物。所以者何?此道受無財物,謂男子女人不作施主,不行布施。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多有財物?若有男子女人作施主,行布施,彼施與沙門、梵志、貧窮、孤獨、遠來乞者飲食、衣被、花鬘、塗香、屋舍、床榻、明燈、給使,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昇善處,生於天中,來生人間,多有財物。所以者何?此道受多有財物,謂男子女人作施主,行布施。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有惡智慧?若有男子女人不數數往詣彼問事,彼若有名德沙門、梵志,不往詣彼,隨時問義:『諸尊!何者為善,何者不善?何者為罪,何者非罪?何者為妙,何者不妙?何者為白,何者為黑?白黑從何生?何義現世報,何義後世報?』設問不行,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來生人間,有惡智慧。所以者何?此道受惡智慧,謂男子女人不數數往詣彼問事。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有善智慧?若有男子女人能數數往詣彼問事,彼若有名德沙門、梵志,數往詣彼,隨時問義:『諸尊!何者為善,何者不善?何者為罪,何者非罪?何者為妙,何者不妙?何者為白,何者為黑?白黑從何生?何義現世報,何義後世報?』問已能行,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昇善處,生於天中,來生人間,有善智慧。所以者何?此道受善智慧,謂男子女人能數數往詣彼問事。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當知作短壽相應業必得短壽,作長壽相應業必得長壽,作多疾病相應業必得多疾病,作少疾病相應業必得少疾病,作不端正相應業必得不端正,作端正相應業必得端正,作無威德相應業必得無威德,作威德相應業必得威德,作卑賤族相應業必得卑賤族,作尊貴族相應業必得尊貴族,作無財物相應業必得無財物,作多財物相應業必得多財物,作惡智慧相應業必得惡智慧,作善智慧相應業必得善智慧。摩納!此是我前所說,眾生因自行業,因業得報,緣業、依業,業處眾生隨其高下處妙不妙。」
鸚鵡摩納都提子白曰:「世尊!我已解。善逝!我已知。
世尊!我今自歸於佛、法及比丘眾,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
世尊!從今日入都提家,如入此舍衛地優婆塞家,令都提家長夜得利義,得饒益安隱快樂。」
佛說如是。鸚鵡摩納都提子及無量眾,聞佛所說,歡喜奉行。鸚鵡經第九竟
{《鸚鵡經》白話(喬正一譯)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在古印度的舍衛國遊方,暫時住在勝林給孤獨園林中。某天清晨,世尊攜著缽,走入舍衛城乞食化緣,給信眾植福的機會。在乞食化緣的時候,經過一個名叫鸚鵡的年輕人家門前。這家的主人鸚鵡年輕有為,出外辦事不在家。而他的家中養了一隻白狗,臥在大床上吃著金盤中的食物。白狗看見世尊前來,便大聲地對著世尊亂吠,世尊便對著狗說:「你不應當對世尊亂吠!要知道你前世是個人,可以說話;現在你卻變成了狗,只
能吠。」
白狗聽到以後,非常地不高興,便從床上下來,到柱子旁邊,悶悶不樂地臥著。
鸚鵡回家後,看到白狗這麼地不高興,不趴在床上,卻在柱子邊悶悶地臥著,便問家人:「是誰惹我的狗?」家人便回答:「我們都沒有惹牠,是今天有一個修行人來我們這裡乞食,白狗看到後,便對他吠。那修行人便對白狗說:『你不應當對世尊亂吠!要知道你前世本是個人,可以說話;現在你變成了狗,卻只
能吠。』之後,白狗就變成現在這樣。」
鸚鵡聽後,非常地生氣,便想要去質問、責備、辱罵世尊。於是便離開舍衛城,前往勝林給孤獨園找世尊理論。當時,許許多多的弟子正圍繞著世尊,聆聽
世尊說法。世尊看到了鸚鵡怒氣沖沖地前來,便問諸比丘:「你們有沒有看到那個名叫鸚鵡的年輕人怒氣沖沖地前來?」
「看到了,世尊。」
世尊說:「這個年輕人如果現在去世,將如同手臂伸直般快速,頃刻間必定墮入地獄。這是因為他對於世尊,懷有極大瞋怒、惡意。如果有眾生因心懷惡意瞋恚,在他(她)死後,必定往生惡趣,將於地獄中再生。」
鸚鵡來到了佛前,便問世尊:「沙門瞿曇!你今天是不是有來過我家乞食?」
世尊回答:「我是去過。」
「瞿曇!你對我家的狗說了些什麼?令白狗這麼地生氣,從床上下來,在木柱邊悶悶不樂地臥著。」
世尊回答:「我今天清晨著衣持缽,進入舍衛城乞食,輾轉到府上時,白狗看見我來便對我不停地亂吠。我對白狗說:『你不應當對世尊亂吠!要知道你前世本是個人,可以說人話;現在你卻變成了狗,只能用吠發聲。』所以白狗才這麼地生氣,下床到木柱邊,悶悶不樂地臥著。」
鸚鵡問世尊:「這白狗的前世跟我有什麼關係?」
世尊回答:「好了!好了!摩納!你千萬別再問下去了!因為你聽後一定承受不了打擊。」
但鸚鵡仍堅持再三地問世尊:「這白狗的前世究竟跟我有什麼關係?」
世尊便告訴年輕人:「你再三地問我,我只好如實地回答你。年輕人!那隻白狗就是你父親,名字叫做都提。」
年輕人聽後,更加生氣,且怒不可遏,他衝動地想責備、辱罵、詆毀世尊。便不客氣質問世尊:「我父親平日大行佈施,作大祭祀,命終後已往生清淨的梵天。我倒要問你,你憑什麼說他轉世成這隻白狗?」
世尊回答:「你的父親驕傲自大、自以為是,明明沒有任何修為,卻自誇修行有成,因為增上慢的緣故,反而下墮變成了狗。」
世尊接著說:「梵志增上慢、此終六處生;雞狗豬及豺,驢五地獄六。
年輕人,你如果不信,可以回去對那隻白狗說:『你前世若是我的父親,那麼你就回到床上。』年輕人!那隻白狗聽後一定會回到床上;你再繼續說:『若你前世是我父親,就繼續把金盤中的食物吃完。』那白狗聽後便會把金盤中的食物吃完;你再問:『若你前世是我父親,就指示我你以前珍藏金、銀、水晶及其他珍寶的地方。』年輕人!那隻白狗一定會帶你找到他生前珍藏金、銀、水晶及其他珍寶的地方。」
年輕人聽後,便記住佛教他的話,回去對那白狗說:「你前世若是我的父親,那麼你就回到床上。」白狗果真回到大床上。
「若你前世是我父親,就繼續把金盤中的食物吃完。」白狗果真把盤中食物吃完。
「若你前世是我父親,就指示我你生前所珍藏金、銀、水晶及其他珍寶的地方。」白狗聽後果真從床上跳下來,帶年輕人到他父親生前所住的房間,用口及兩隻前腳不斷地挖床邊四角,沒多久年輕人果真從那裡得到大批的金銀珠寶。
年輕人得到大批的金銀珠寶後,產生了極大的信心,因信心而生起了極大的歡喜,於是立刻右膝跪在地上,雙手合十,向勝林給孤獨園的方向,再三地感謝、稱讚世尊:「世尊說的話,果真不虛!世尊說的話都是真理!世尊說的話完全應驗了!」年輕人稱讚完後,便走出舍衛城,往勝林給孤獨園的方向出發。
這時世尊仍在為大眾弟子說法,看到年輕人趕過來,便問諸比丘:「你們有沒有看到那個年輕人前來?」
「看見了,世尊。」
世尊說:「這個年輕人這時如果死亡,將如手臂伸直般地快速,一定往生美好的世界。這是因為他對於世尊有極大的信心及恭敬心。若有眾生心存善念,死後必定會往生善趣,於天國中享樂。」
這時候,年輕人已來到佛前,向佛陀行禮後,便恭敬地坐在一旁。世尊便問年輕人:「怎麼樣?年輕人!是不是一切皆如我所說?」
年輕人畢恭畢敬地回答:「是的,世尊。一切果真如您所說,分毫不差。世尊!我心中仍有疑問,不知可不可以向您請教?」
世尊回答:「你儘管問吧!」
「世尊!是什麼因、什麼緣,眾生的際遇各不相同,同樣都是人,命運卻大不相同?世尊!我觀察到眾生有的短命,有的長壽;有的多病、有的健康;有的醜陋粗俗、有的美貌俊俏;有的能掌握權
勢或名滿天下,受人敬重、有的卻一生平庸,受人輕賤;有的出生高貴、有的卻出生卑賤;有的財富無限、有的卻貧窮潦倒;有的聰明智慧、有的卻愚鈍冥頑?」
世尊說:「眾生會有不同的命運,是因為各自所造的善惡業不同,因不同的善惡業而感招不同的善惡果報。循著善惡業、依著善惡業、同類相應,眾生便隨著業力而有幸與不幸的遭遇。」
年輕人便對世尊說:「世尊,您說的過於簡略,我仍不了解。希望世尊能進一步為我仔細地分析,令我明白!」
世尊說:「年輕人!你仔細聽,好好地思惟,我現在為你一一分析這其中的差別。」
年輕人說:「是的,世尊。我會仔細地聆聽。」
佛說:「年輕人!是什麼因、什麼緣,令一個人(不論他是男、是女)壽命非常的短促?若有男子、女人殺害生命,心懷惡意,從人類到昆蟲都沒有慈心善意,不尊重生命,他(她)造作了這樣的惡業,累積了這樣的惡業,在他(她)死後,一定會往生充滿著恐怖、絕望的地方,並在地獄中受苦,若地獄的業報償還盡了,轉生於人間時,也會非常的短命。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這樣的男子女人,造作並累積了凶狠殺生及不尊重生命的惡業,將受到短命的果報。摩納!要知道是因為有這樣的惡業才有這樣的惡報;年輕人!反之,又是什麼樣的因、什麼樣的緣,令男子或女人壽命極長?如果有男子女人能遠離殺業、斷除殺業,放棄捨離槍砲、刀劍、棍棒等等會殺傷人的凶器,有慚愧心,能反省自己,心懷慈悲,利益一切眾生乃至昆蟲,他(她)造作並累積了這樣的善業,死後一定會往生充滿美妙快樂的世界,於天界再生,等天上的福享盡了以後,於人間出生,也會獲得極長的壽命。這是什麼緣故呢?就是因為這男子或女人能遠離殺業、斷除殺業。摩納!要知道是因為有這樣的善業,才會有這樣的善報。」
「年輕人!是什麼樣的因?什麼樣的緣?令一個男子或女人體弱多病?如果有男子女人傷害眾生,不管是以手、拳、木石或刀杖棍棒等物侵害眾生,他(她)造作並累積了這樣的惡業,死後便會往生充滿痛苦的地方,於地獄中承受痛苦的折磨,等地獄的苦報受盡後,於人間出生,也會變的體弱多病。這是什麼緣故呢?是因為這男子或女人傷害眾生,而獲得體弱多病的果報。
年輕人!又是什麼樣的因、什麼樣的緣,能令男子或女人健康安樂、沒有疾病?若有男子女人不傷害眾生,他(她)不以手、拳、木石或刀杖棍棒等物加害眾生,他(她)造作並累積了這樣的善業,死後便會往生安樂的地方,於天界再生,等天上福報享盡後,於人間出生,也會健康沒有疾病。」
「年輕人!是什麼樣的因?什麼樣的緣?令一個男子或女人的容貌及身材醜陋粗鄙,令人嫌惡?如果有男子或女人急性又多焦慮煩惱,暴躁易怒,稍微聽到別人對他的指責或壞話,便大動瞋怒,懷恨在心,因憎恨嫉妒而怏怏不樂,又增添怒火,怒不可遏,到處亂發脾氣、吵架、罵人;這男子或女人造作並累積了這樣的惡業,死後一定往生於醜惡的地方,於地獄中再生,等地獄的苦報盡了,轉生人間,也是容貌醜陋、身材粗劣、望之可怖、令人嫌厭。這是什麼樣的緣故呢?就是因為這男子或女人急性多惱,暴躁易怒。摩納!要知道就是因為他(她)造作並累積了瞋怒憎恨的惡業,才會有醜陋不堪的惡報。
年輕人!又是什麼樣的因、什麼樣的緣,能令男子長的俊美、英挺;令女人長的容貌姣好、身材苗條、美麗出眾?如果這個男子或女人不急性多惱,也不暴躁易怒,不論聽到多少壞話、諷刺譏笑、指責、辱罵、毀謗、不利的流言、中傷或打擊等等,都能保持冷靜,不輕易動怒,能很快地用正確的方法排除心中的憤怒,不因此而怏怏不樂,更不因此增添怒火,到處亂發脾氣。那麼他(她)造作並累積了這樣的善業,死後便能往生於美麗可愛的世界;若於人間出生,也都能成為人見人愛的俊男美女。摩納!要知道,正是因為這男子、女人不急性多惱,也不暴躁易怒,才能獲得英俊、美貌的果報。」
「年輕人!是什麼樣的因、什麼樣的緣,令男子、女人平庸,無法獲有權勢、地位、功名?如果有男子、女人心中常生嫉妒,只要見到了別人得到供養、禮遇、權勢、地位等等,便心生嫉妒;或是看到別人擁有財寶、莊園、房舍、丈夫或妻子、兒女、奴僕等等,心中便生起貪嫉,希望別人失去,自己擁有別人的一切。這男子或女人造作並累積了這樣的惡業,死後便會往生孤寂黑暗的地方,於地獄中再生,若轉生到人間時,仍然與權勢、名祿、成功等等無緣。
又是什麼樣的因、什麼樣的緣,能令男子女人獲有權勢、名聲、尊敬、成功等等幸運?若這男子或女人見到了別人得到供養、禮遇、權勢、地位、事業成功、貴人相助、功名、好的名聲或際遇等等,不生嫉妒;或是看到別人擁有財寶、莊園、房舍、丈夫或妻子、兒女、奴僕等等,心中也不生起貪嫉,不會咒詛別人失去而自己擁有別人的一切。這男子或女人造作並累積了這樣的善業,死後便會往生充滿歡樂的地方,於天國中再生,若轉生到人間時,便容易會獲有權勢、成功、名聲、功名、並贏得別人的尊敬等幸運。」
「年輕人!是什麼因、什麼緣,令男子女人出生卑賤?如果有男子或女人驕傲自大,自以為是,看見值得尊敬的對象,如佛陀、阿羅漢、僧伽、沙門、婆羅門(即清修梵行的修行者)、道德人格高尚的人、有恩於己的人、父母及師長等等,應當禮敬而不禮敬、應當尊重而不尊重、應當禮遇而不禮遇、應當侍奉而不侍奉、應當供養而不供養、應起身迎接讓座而不起身迎接讓座、應合掌禮敬問候而不合掌禮敬問候,這樣的人造作並累積了這樣的惡業,死後便會往生卑賤的地方,於地獄中再生,若轉生到人間時,將出生卑賤。
年輕人!又是什麼因、什麼緣,令男子、女人出生高貴?如果有男子或女人謙和有禮,不驕傲自大,也不自以為是,看見值得尊敬的對象,如佛陀、阿羅漢、僧伽、沙門、婆羅門(即清修梵行的修行者)、道德人格高尚的人、有恩於己的人、父母及師長等等,應當禮敬而禮敬、應當尊重而尊重、應當禮遇而禮遇、應當侍奉而侍奉、應當供養而供養、應起身迎接讓座而起身迎接讓座、應合掌禮敬問候而合掌禮敬問候,這樣的人造作並累積了這樣的善業,死後便會往生高貴的地方,於天堂中再生,若轉生到人間時,將出生高貴。」
「年輕人!是什麼因、什麼緣,令男子或女人貧窮困乏?如果有男子或女人吝嗇小氣不肯佈施,他(她)不肯惠施飲食、衣被、醫藥、房舍、床褟、明燈、僕役等等民生必須用品予僧伽、離慾清淨的修行人、窮人、病人、孤苦無依的人、從遠地方來的人等等,這樣的人造作並累積了這樣的惡業,死後便會往生貧瘠的地方,於地獄中再生,若轉生到人間時,將貧窮潦倒。
年輕人!是什麼因、什麼緣,令男子、女人財富無限、富裕多金?如果有男子或女人慷慨大方、歡喜佈施,他(她)樂於惠施飲食、衣被、醫藥、房舍、床褟、明燈、僕役等等民生必須用品予僧伽、離慾清淨的修行人、窮人、病人、孤苦無依的人、從遠地方來的人等等,這樣的人造作並累積了這樣的善業,死後便會往生福樂富饒的地方,於天國中再生,若轉生到人間時,將財富無限、富裕多金。」
「年輕人!是什麼因、什麼緣,令男子或女人魯鈍愚蠢?如果有男子或女人心有疑惑時從不前往請教聰明智慧、道德高尚的僧伽、離慾清淨的修
行人、學者、老師等等,比如說隨時請益:『各位尊貴的老師,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怎樣是有罪的?怎樣又是有功德的?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什麼叫黑業?什麼叫白業?黑業及白業從何而生?什麼是現世報?什麼是後世報?』這樣的人造作並累積了這樣的惡業,死後便會往生黑暗的地方,於地獄中再生,若轉生到人間時,將魯鈍愚蠢,沒有智慧。
年輕人!是什麼因、什麼緣,令男子或女人聰明智慧,能對宇宙人生產生正確的觀念見解?如果有男子或女人心有疑惑時能很勤快地前往請教聰明智慧、道德高尚的僧伽、離慾清淨的修行人、學者、老師等等,比如說隨時請益:『各位尊貴的老師,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怎樣是有罪的?怎樣又是有功德的?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什麼叫黑業?什麼叫白業?黑業及白業從何而生?什麼是現世報?什麼是後世報?』這樣的人造作並累
積了這樣的善業,死後便會往生善趣,於天界中再生,若轉生到人間時,將聰明博達,智慧高超。」
「年輕人!要知道作了相應於短壽的惡業,便會獲得短壽的果報;作了相應於長壽的善業,便會獲得長壽的果報;作了相應於體弱多病的惡業,便會獲得體弱多病的果報;作了相應於健康的善業,便會獲得健康的果報;作了相應於醜陋的惡業,便會獲得醜陋的果報;作了相應於英俊美貌的善業,便會獲得英俊美貌的果報;作了相應於平庸受人輕賤的惡業,便會獲得平庸、受人輕賤的果報;作了相應於權勢尊貴的善業,便會獲得權勢尊貴的果報;作了相應於出生卑賤的惡業,便會獲得出生卑賤的果報;作了相應於出生高貴的善業,便會獲得出生高貴的果報;作了相應於貧窮的惡業,便會獲得貧窮的果報;作了相應於富有多金的善業,便會獲得富有多金的果報;作了相應於魯鈍愚蠢的惡業,便會獲得魯鈍愚蠢的果報;作了相應於聰明智
慧的善業,便會獲得聰明智慧的果報。
年輕人!就如同我前面所說的一樣,眾生因自己所造的善惡業,而感得不同的善惡報。循著善惡業、依著善惡業、同類相應、物以類聚,眾生便隨著業力而有幸與不幸的命運與遭遇。」
年輕人鸚鵡聆聽完世尊的教誨之後,恭敬地對世尊說:「世尊!我已經了解了。善逝(佛陀的另一種稱呼,
意思是乘著八正道而消滅一切的執著與煩惱的聖人)!
我已經明白了。世尊!我從今日起,願皈依佛、正法、及僧眾,希望世尊能接受我成為在家的佛弟子!從今以後我願皈依三寶。世尊!希望您能常光臨都提家,接受我的招待與供養,就如同光臨舍衛
城其他佛弟子家一樣,能令都提一家人長久得到法的利益。」
佛陀慈悲地接受了年輕人的邀請,年輕人鸚鵡及無量的佛弟子,聽完佛所說的法後,都心生歡喜並樂於奉行佛的教誨!
{依教奉行
佛陀在世時,留下許多的法,如今我們就是要依教奉行,也就是我們常念到的「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法師更以圖表來作總結:想要長壽,就不要殺生,要利益一切眾生;想要身體健康,就要善待眾生,也不要虐待動物;想要長得漂亮、英俊,就不可常常生氣;想要有大的權位,就不要忌妒他人;想要生活富裕,就要慷慨大方,歡喜布施(心不甘情不願的付出,沒有功德);若想出生在高貴的家庭,就要尊重、恭敬別人;我們若想具有智慧,就得請教善知識,分別善惡,學得長期利益安樂之法,解脫煩惱。
|感恩所有長輩付出
今天稍後浴佛之後,要慶祝母親節,有些人的成長,不是父母帶大的。有人由祖父母帶大、有人由叔叔阿姨帶大的。這些帶大我們的長輩親友,等同我們的母親。法師再以微電影「她不是我的母親」,與大家分享,故事發生在育幼院,父母不在身邊曾受家暴的小孩,腦部受傷,被送進育幼院。在育幼院的病痛安危,受到院長無微不至的照顧。在小孩9歲時,畫了一張媽媽的畫像而且得獎,頒獎時主持人請這位小孩,說出想要向媽媽說的話,小孩遲疑了一小片刻,才緩緩地說出二句話:「她不是我媽媽」…「她比媽媽還要偉大」。短短幾分鐘的影片,院長不是母親卻更勝母親的付出,觸動了大家的心。法師說,看完影片,大家若有感動,希望大家把這份感動,獻給撫養我們長大的媽
媽或長輩。會場的氣氛,一時變得十分安靜、充滿了感動。
司儀再次提醒小菩薩,照顧我們長大的,都是我們應該感恩的對象。
|浴佛儀式開始
浴佛法會正式開始,玄通師兄擔任引禮師,由志工主委、副主委代表迎請法師。主法法師及各法師就位後,法師帶領大眾依序讚頌淨水讚、大悲咒、心經、讚佛偈等經文。
接著會場開始播放浴佛偈音樂,法師帶領大家依序進行獻花、浴佛儀式。隨後,普恩戶大小菩薩和志工菩薩依序完成浴佛儀式。雖然浴佛的動作難以盡善盡美,但大家的誠心,在在表現在臉上。
|母親節祈願文
由理事長照智法師帶領恭頌母親節祈願文:
慈悲偉大的佛陀,我們要在您的座前,向自己
的生身父母們,以及護念我成長的長輩們,致上最深情的祝福和感激。
在這個世界上,母親的角色至關重要,您們的無私奉獻和無條件的愛,塑造了我們成為今天的自己。
母親,您是生命的起源,是我們的第一位老師。
從我們脆弱的嬰兒時期開始,您就用溫柔的手和無盡的耐心,教導我們如何行走、說話、思考。
您為我們的成長與發展默默奉獻,從未停歇。母親,您是家庭的支柱,是我們的堅強後盾。在我們遇到困難時,您給予我們力量和支持;在我們犯錯時,您給予我們溫暖和寬恕。
您總是無私地將家人的需求擺在第一位,從不計較付出的代價。無論我們身在何處、面對何種挑戰,您的愛都像一道光芒,指引著我們走向光明與希望。
在這個母親節,讓我們深深感恩所有的母親,
感謝您給予我們的無私愛與奉獻。
我所敬愛的生身父母及長輩們,是您們的血乳賜給我色身,是您們的愛心孕育我成長,是您們的辛勞換來我所有,是您們的鼓勵陪伴我人生。
請原諒我,過去的無知任性,帶給您們的傷心痛苦。
請原諒我,過去的野蠻忤逆,帶給您們的牽掛失望。
慈悲偉大的佛陀,我虔誠的向您祈求,請加被我的生身父母們,以及每
位給我成長力量的長輩們,遠離老病的恐懼,遠離災難的共業,離人事的煩惱,遠離怨家的傷害。
我會自勉,讓自己有力量為社會奉獻,讓自己有真誠為大眾服務,同時也祈求我們一家人,得蒙佛光加被,在學佛中,深入佛法。慈悲偉大的佛陀,
請您接受我們的虔誠祈願。
最後,法師帶領大眾恭頌迴向偈,今天前段的流程,至此告一段落。
|獎助學金頒獎
此次達到獎助學金標準的同學:大學組一位,高中職組四位,國中組六位,小學組七位,分別依序請法師分組頒獎並留影,最後法師們再與全體獲獎者合照。
|慶祝母親節
活動進入溫馨的切蛋糕時刻,司儀恭請理事長照智法師代表切蛋糕,法師先接受一位小小普青吳喨云同學的獻花,然後完成切蛋糕的儀式。今年基於環保考量,改送大家袋裝的蛋糕,便於攜帶,無需擔心不慎掉落,同時也可帶回家孝敬未能前來會場的長輩。
天色仍有下雨可能,志工們將便當、壽桃、壽麵、飲料、蛋糕等,快速交
到大家的手上,讓大家可迅速返家,減少淋雨的可能性。會場大殿內的復原,投影布幕拆除、地板清潔、浴佛台等設備拆卸,以及桌椅復位,均由志工們一一完成。
下午一點左右,再留下一組志工,配合寺方作最後復原工作,其餘志工陸續離開會場,整個活動至此圓滿結束。
感謝法師們的辛勞,感謝普恩戶的熱誠參與,也感恩嘉義志工委員會的主委、所有委員與志工們的勞心勞力付出。阿彌陀佛!
Ì 浴佛儀式
此次法會商請見邁法師及見薦法師帶領浴佛法會。首先,唱誦《浴佛讚》並進行供水儀式。透過虔敬的一杯水,供養諸佛。
《浴佛偈》:「我今灌沐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海;五濁眾生離塵垢,同證如來淨法身」。
在浴佛時,我們應以虔誠的清淨心,佛陀的清淨智慧十分莊嚴,祂的功德如同海洋般深廣;期望五濁惡世的眾生能夠脫離煩惱,像佛陀一樣證得清淨法身。浴佛的主要意義為透過佛法洗滌眾生的無明煩惱,淨化我們的身心。
Ì 見邁法師開示
佛,不是僅僅是存在於外面,更存於自己的內心。真正的心,不是被妄想左右之心或產生貪瞋痴慢等不正確念頭的心。這些雜念是妄想心的表現,是那些引誘我們造惡業的賊人。如果能夠善加管控這個賊人,他就不再是賊人,而是一個好人。
繼續做善事,讓自己的心充滿善念,使心越來越清淨、善良和慈悲。當我們的心逐漸淨化時,這才是真正的自我。真正的自我不會產生責罵他人的嗔心,也不會產生貪婪佔有別人東西的心念,而是充滿慈悲、善良,為眾生著想、利益眾生的心。
Ë轉念
當心生負面念頭時,要及時控制它,一旦發現心中湧現惡念,立即念誦「阿彌陀佛」佛號或「觀世音菩薩」聖號,將注意力轉移到佛菩薩身上,不再縈繞在他人的負面評價或不滿意的事情上。反覆思考只會加深我們的憤怒。他人對我們的一句責罵,就像是射出一支箭,使我們感到痛苦和傷心。若我們一直反覆思索那句責罵,就等於自己再射出一支箭,這樣的傷痛與痛苦將持續加深。我們不要做愚痴的人,讓別人的言語深深傷害了自己。對方或許毫不知情,依然快樂地過著自己的生活,而我們卻沉浸在悲傷和痛苦中,甚至可能導致憂鬱症和其他身心疾病的出現。
痛苦情緒都會導致自身細胞不正常地分裂,並釋放毒素。這些毒素只會傷害到自己,無法傷害到他人。因此,讓自己陷入痛苦的人,是最愚痴、最笨的。佛法教導我們要有智慧,善用智慧化解他人對我們的攻擊,不讓自己再次受到傷害,自己不再射自己第二支箭,這就是智慧所在。
在佛教中,智慧並不是指讀書有多高、擁有多大的事業或賺取多少財富。真正的智慧是指能夠快速化解不愉快的事情,並且能夠真正體會無常、苦、無我的真理。
如果他人對我們不好,我們也應該以和顏悅色的態度與他溝通,而不是用難聽的言語大聲指責。因為當我們在惡言中作出回應時,已經在造下惡業,而我們將來必須承受苦果。
Ë法水洗滌內心
浴佛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潔淨自己內心。「我今灌沐諸如來」,如來指的是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諸佛,也就是眾生的本質。我們在浴佛的同時,並非只是洗佛像,而是在潔淨所有如來、眾生和未來佛的心。
以慈悲的法水來洗滌我們的內在,同時也要努力讓他人的心清淨。護念和善念可以防止他人產生嗔心和造惡業。當浴佛時,應該心存慈悲,不僅可以利益自己,也造福眾生。隨著心清淨,我們將能夠展現出內在清淨的智慧,進一步彰顯自己的自性和功德。在這個自性當中,我們擁有無盡的福報和智慧,能夠發現這一點的人,就是最富貴的人。
佛具有廣博的智慧,卻無法代替眾生承受苦難。佛陀慈悲地將主控權交給了我們,透過佛法,祂教導我們如何淨化自己的心。只要能夠淨化心,主控權就在自己手中。當生氣時,應該快速念誦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不要沉浸在不快樂的情緒當中。念佛時,我們的心清淨,與佛菩薩的法界感應道交,這樣就能夠啟發佛性。當以清淨的心對待所遇到的事情時,就會發現這些都是美好的體驗。如果照顧不好自己的內心,那麼就會隨業流轉。
如果意識到自己產生了惡念,或是做了不對的事情,及時改正,逐漸地就能主宰自己的命運,成就自己。隨著心變得更加善良、慈悲和清淨,我們的內在佛性就會逐漸顯現。當這種覺醒發生時,會更加清晰地明白事物,並且能夠快速地學習,甚至無需他人指導。這叫做潛能。我們應該時時反省檢討自己,有無產生惡念或做出錯誤的行為。隨著不斷的改進,智慧也會不斷增長,更能夠更清晰地看清問題並找到解決方法。
Ë自渡渡他
不僅要能渡自己,還要能渡他人。當看到別人生氣時,不要隨著他生氣。生氣會導致惡業,最終可能墮入三惡道,經歷長時間的痛苦後才得以投胎為人。即便為人後,說話也無人信,並且經常受到他人的惡言惡語,遭遇許多磨難。因此,看到別人生氣或做壞事時,不要跟著起舞,這樣做是很愚蠢的。就像見薦法師罵我笨,我不會在意。就好像他送我禮物,我不想要,他就得自己帶回去,惡業也是他自己承受。我們不應與他共業。
當別人罵我們一句,我們會生氣,而一個念頭就是一個電波,生氣的電波會吸引惡的電波,如此會讓我們生活不順利,後果是缺乏貴人的幫助。因此,我們應該發出善的電波,他罵我一句,我就念「阿彌陀佛」。這樣我們不與惡的電波互相感應,而是親近佛的法界。發出的善電波會結下善緣,未來的善緣就會越來越多。
Ë浴佛的重要意義
今天浴佛的重要意義是,不管別人怎麼對我們,我們都可以化解,將其轉化為我們的助力,讓自己的人生旅途越來越順利,不受命運的左右,不與對方共業。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心清淨增加福報,讓大家都變得越來越好。
Ì 佛前大供
誦完《父母恩重難報經》後,開始準備佛前大供。首先進行的是獻供儀式,由一心精舍的居士們獻上精心準備的菜餚供養佛陀,以誠摯之心表達敬意。獻供
儀式完成後,隨即進行佛前大供與迴向。第三支香結束,活動圓滿落幕。
Ì 贈送結緣品
為了讓更多大眾能共同參與浴佛活動,師父決定將活動擴展至一樓大華工場門口。當天,一樓和二樓佛堂都設有浴佛場地。由於場地限制,無法額外安排香積組的志工製作午餐,因此當天提供法會後的壽桃、浴佛供水及點心飲料,讓參與浴佛的人們一起分享這次殊勝的浴佛活動。
Ì 感恩熱情協助
感謝一心精舍的居士、大華學生服的員工,以及所有志工們的用心協助,讓活動順利圓滿。這次莊嚴殊勝的浴佛節慶典,令人難忘。從浴佛法儀、供水點燈,師父的開示以及感念親恩的祝福,在場的每一位大眾,一定都有廣大的收穫。113年高雄志工委員會浴佛慶典暨母親節感恩活動,圓滿結束!
第一堂課就讓我印象深刻。以前在學校上課時,從國中到高中,每當升上一年級,學校老師都會讓我們做性向測驗和職涯探索測驗。特別是在升上國三和高三時,學校一定會讓我們再做一次測驗,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興趣和適合的職業方向。但是,自從高中畢業以後,已經很久沒有做過類似的測驗了。
即使以前曾經做過,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和想法也會發生變化,興趣和個性也可能會隨之改變。特別是即將步入社會的階段,我一直都覺得應該要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未來。這次的測驗讓我重新檢視自我,我的未來藍圖逐漸成形。
還有一堂我覺得很重要的課是「訓練說話技巧」。我認為說話最重要的就是要敢講,不要害怕別人的眼光,只要專注在對話的對象上,就成功了第一步。其次是技巧,我們要學會如何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才能讓自己和聽眾都全神貫注。「培養先聽的能力,才能吸收正確的知識」,我們需要先學會傾聽對方的需求,我們才不會回覆錯誤的回答,給出正確的回應。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尤其是要讓別人聽懂我們在說什麼,使用對方感興趣的字眼來回答。如此不但可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也能更快地傳達我們的目的。
整堂課下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找出自己的優點」。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足夠的自信,先用美好的眼光看待自己,別人才會跟著尊重我們。好好審視我們身上的優點,並且往好的方向放大它,這樣才能展現最大的自我價值。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先看看自己,找出自己的優點,這樣才能成為一個有自信的人。
這課程從第一堂到最後一堂,都讓我覺得獲益良多。現在,我確定了未來的方向,甚至想好了要去哪一間公司。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我不僅明確了以後的方向,還變得更加有自信,勇於表達自己。其中有一個優點,就是這些能力在踏入社會後會非常有用,剛好符合我想做工作的需求,因為我的工作需要和客戶互動。這是我今年投入最多心力的一件事,讓我這一年過得非常充實,不僅是充實了生活,也充實了自我。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面臨各種煩惱,當然我也不例外。有些人的煩惱來自課業,有些是與交友相關,有些則與身體健康有關,這些煩惱時時刻刻都會影響著我們的情緒。而有一件事情令我很煩惱,那就是我的身高。
從國小開始,我就長得比較矮小,這成我最大煩惱的來源。由於這樣的原因,我在學校換座位時經常坐在第一排或第二排,也因為身材比較嬌小,經常遭到同學的嘲笑。長不高的這件事使我煩惱很久,每當想到這一件事情,心情就會變得非常沉重。
為了脫離這個煩惱,我開始尋找長高的方法,我在書裡看到了一個重要的方法,那就是「按時運動」。因此,我參加了跳繩隊,將運動納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參加社團的原因,是因為想要長高的因素居多。書裡面還有提到,睡眠很重要,不能熬夜。我意識到我長不高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我過於沉迷於3C產品,每天熬夜、每天都很晚睡覺。因此,若想要長高,千萬要記住,必須避免熬夜,要每天按時運動,這樣才可以長高哦!
這件令我煩惱的事,應該也是一些身材矮小的人所擔心的問題。因此,我決心要持續努力,克服這個困擾,讓他不再成為我的煩惱,以免在人生中留下遺憾。
我選擇堅持努力,不讓這成為我的終身煩惱。這段經歷讓我更加堅信,人生中的困難可以透過努力和正確的方法來克服,而不是任由其成為遺憾。在這過程中,我體悟到生活中的煩惱並非不可逾越的障礙,而是激勵我們成長的契機。
**** **** ****
|我與自然 謝○鈞
我們與大自然的生活密不可分:土地提供居住之所,水分供應我們的生活所需,食物的養分則來自大自然,這些都是人類的必需品。雄壯的山林、寒冷的冰源是我們所受惠的資源。自然給人類那麼多,但是我們對待大自然的態度值得省思。
我喜歡接觸大自然,曾經爬過東卯山以及合歡山北峰,但我最喜愛的還是那路途坎坷的合歡北峰,尤其是在星期五上學的日子,與登山社的同伴,一同前往武嶺挑戰第一座百岳。經過二、三個小時的車程,我們抵達了登山口,那崎嶇的山路讓我有點頭暈想吐,但這小挑戰終究,都無法抵擋我對登上山頂的期待呀!
在踏上旅程的第一步時,我曾經擔憂山難會發生。在出發前幾天,有其他百岳的登山友發生了山難,當時氣候不佳,他們硬著頭皮前進,下山的生還者不知道還剩下多少人。對即將冒險的我來說,這件事讓我感到驚慌失措,但幸好當天陽光普照。在艷陽高照的天氣下,我因沒有做任何防曬措施而曬傷了。
人生中總有踏出第一步的時候,一旦踏出去了,就不能後悔。這趟來回總共四公里的旅程,一剛開始是陡峭的石階,爬了約三百公尺後,進入樹林的小徑。那尖尖的大石頭堆疊而形成山中的小徑,一個不小心就會因此受傷而喪命,所以需要時時保持警惕。最後一段路途,比較平緩,距離也比較長,但為了要品嚐辛苦後的甜美,也為了吃苦盡甘來的泡麵,我們勇敢地放手一搏,完成了攀登的旅程。站在山頂,眺望遠方的雲海,身旁的鄰山陪伴,一切都呈現出特別美好的景象。下山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轉眼間,這難得的跋山涉水之旅也就此結束。
儘管大自然給予我們豐富的環境,我們卻在各處破壞大自然的和諧,例如工業的汙染、土地的開墾,垃圾的亂扔等行為,都在破壞大自然的平衡。全球暖化造成了北極熊無家可歸,我們是否真的要對大自然如此殘忍嗎?山徑上常看到許多垃圾,我們應該從自身開始,帶垃圾下山,共同愛護我們所居住的大自然。
**** **** ****
|如果可以重來 謝○宥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一定會回去繼續跳繩,一心一意地投入其中,直到能夠輕鬆自如、出神入化。擁有這樣的技藝可以讓我成為街頭藝人,到世界各地去冒險,表演於世界各地。可惜,是不可能回到過去了。
在我童年時,我對跳繩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從小一就開始接觸。教練告訴我,「只要勤奮練習就可以成功」,並說了一堆大道理,鼓勵我保持夢想並堅持不懈。當時的我非常認真,總是第一個到社團和最晚離開社團。回到家後,我依然還在練習,我深信「苦練」就是成功的不二法門,甚至還和哥哥一起練習車輪跳,當時我覺得特別難,但是在教練耐心地教導下,我學會了交叉,也學會車輪跳,甚至還學會了一跳三迴旋。有一次出去參加比賽,我獲得了單人第四名和雙人車輪跳第一名的佳績,當時我的喜悅難以言喻。
遺憾的是,在我小五的時候,我沉迷在電玩裡,放棄了跳繩的練習。整個暑假,我都沉浸在手機遊戲中,導致學業成績下滑。暑假後的考試,成績不佳,最後我被長年指導我的教練踢出了社團。
這段經歷教導我,要想出人頭地必須勤奮練習,一定要「苦練」,沒有人是不努力就會成功。現在,我深知一定要把握時光,將生活中的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使自己充實而精彩。
普家扶字第一八0三號扶助戶
扶助因由:
案父母離婚,案父往生,案祖父母獨自扶養案童,案童皆在學中,生活拮据,故須予家扶。
協助本案會友:
李慧容會友:認養案童。每月認養壹仟元。認養期限起于民國一一三年三月至生活改善。
林瑞忠會友:認養案童。每月認養貳仟元。認養期限起于民國一一三年三月至生活改善。
普家扶字第一八0四 號扶助戶
扶助因由:
案父母離婚,案祖父扶養案童,生活困苦,故須予家扶。
協助本案會友:
石墾檳、謝妙玲會友:認養案童。每月認養壹千元。認養期限起于民國一一三年三月至生活改善。
廖明傑會友:認養案童。每月認養伍佰元。認養期限起于民國一一三年三月至生活改善。
蘇鈴珠會友:認養案童。每月認養伍佰元。認養期限起于民國一一三年三月至生活改善。
普家扶字第一八0五 號扶助戶
扶助因由:
案父因案服刑,案母獨自扶養案童,生活困苦,故須予家扶。
協助本案會友:
詹蘇瓜會友:認養案童。每月認養壹仟元。認養期限起于民國一一三年四月至生活改善。
劉霈如、詹廷茂、詹家喬會友:認養案童。每月認養壹仟元。認養期限起于民國一一三年四月至生活改善。
洪瑞美會友:認養案童。每月認養壹仟元。認養期限起于民國一一三年四月至生活改善。
普門學苑感謝各界護法善信 披露芳名敬致謝忱頌揚善德
敬愛的護法菩薩!
阿彌陀佛!
余有幸忝為衲子,在台中建立普門學苑道場,四十多年來在道場中修行,亦不忘衲子弘法利生的本份,不斷的利用道場環境,在推展佛教文化法輪。雖說為故友的遺願,創辦了「普門慈幼慈善會」的社會服務,亦不忘善導眾生開佛知見,不斷的結合教化人力,在為苦難人家開發佛光普照的加被因緣。
民國八十三年,臺中第十期市地重劃工程動工,普門學苑道場得視因緣,配合重劃遷建或原地重建。因道場僧眾平日都投入「普門慈幼雜誌社」的文化工作,以及「普門慈幼慈善會」的社會服務中,除了一年一度啟建「祈安觀音法會」,為道場籌募常年人事消費的經濟外,沒有其他
的經費來源,為籌備建設工程費,余發心為道場護法,於民國八十三年八月起,每月啟建一次「大悲懺功德法會」,至今每月都親自主持懺儀,所得功德金,悉數轉作普門學苑道場的重建經費。
民國91年臺中第十期市地重劃分配,市府原地分配給普門學苑土地,確定可以原地重建,目前第一期工程「普門學苑社教會館」已完工,並提供作為「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普門慈幼慈善會」的台中總會會館,第二期工程「道場殿堂」建設,因建設經費不足,已在興建中。
茲因道場原地分配,還需負擔重劃公共設施地近千萬的土地差額,工程建設費仍是困難重重,故設定建寺護法金每坪二萬元,徵善信捐獻護法。
多一份關心,就多一分護法力量,祈盼佛門善信護法,將普門學苑急在眉睫的建設經濟困境,轉告您們的親友,為普門緣起更多的護法力量。余對每一份關懷,都永銘在知足與感恩的心中,在修行歲月裡,為善信們的護法而祝福。
發心為普門學苑建寺護法者,請利用電話(04)24364053索取徵募普門學苑「建寺建坪暨捐建寺大悲懺功德主」緣簿,利用緣簿勸募,所勸募的建寺護法金或大悲懺功德金,可利用郵政劃撥22476620號戶名「普門學苑」劃寄,並於通信欄註明善款用途。本苑接收到功德金後,不但於每月
「大悲懺功德法會」中,為捐款善信迴向祝福,並將於《普門慈幼季刊》的「頌善」專欄,公佈捐者芳名,以徵信社會。
今將各界一一三年三月份至一一三年五月份贊助普門學苑「建寺經費」護法暨參加「普門大悲懺功德法會」功德主芳名披露於下,藉此頌揚善信之護法善德,並申致無限謝忱!
耑此致謝,敬頌
布施波羅蜜!
普門學苑住持 釋心印 合十
★一一三年三月份至一一三年五月份贊助普門建寺護法芳名:
陳 有 熙 陳利妹 王萬禮 林麗櫻 王徽慈 王柏菁 吳淑芬 許敬忠 李美燕 王徐貴英
林張素娥 楊松儒 楊炎堂 林錦緞 金中田 金冠霖 金景玉 張清麟 張仲毅 張 兆 均
張吳玉美 金景莉 王煌江 張火炎 張邱壽 張輝煌 廖一竹廖又竹 張錦華 張 錦 蓮
林 靜 雄 洪月呅 林彥漳 林揚寰 詹美鳳 林勝霖 林瑞真 林佑澤 林宛儀 高 千 景
林 彥 州 林淳珊 邱新福 林裕萍 邱語涵 邱崇智 邱玟詠 陸 扇 楊輝斌 楊 輝 雙
楊 輝 煌 陳松益 陳威宇 賴鎔伊 陳姵云 陳渘媗 陳裔喬 釋開賢 林彩蓮 鄭 國 棟
鄭 紫 絜 鄭妘蓁 黃士豪 黃建廷 鄭子芸 廖俊銘 廖泓鈞 邱建豪 賴敦哉 王楊碧雲
吳 碧 香 賴文進 賴奕翔 賴文斌 賴美華 何俊杰 廖阿粉 林憲宏 林芳瑜 林 翊 婕
陳 峯 琳 陳欣慈 陳亮華 林錫禎 林煒城 羅雅齡 林豊淇 林品呈 周育惠 謝 福 財
謝 佩 娟 謝佩岑 謝佩涵 羅世杰 施壹銘 謝文淵 黃秀妹 謝佳宏 謝和全 簡 水 連
林 水 旺 林榮吉 林沐霖 張家川 張繼仁 吳翠桑 張家維 張登程 張武雄 張 雅 惠
張 淑 茹 陳永昌 李宜家 陳亮宇 王頃哲 陳建邦 陳彥綿 陳雅韻 王瑞欽 吳 念 琦
王 頃 恩 孫明靜 王鹿溪 陳依均 林品杰 林致維 劉霈如 詹廷茂 詹蘇瓜 詹 家 喬
姜黃梅園 陳木松 陳木江 江清寶 江 笑 江正姞 賴佩基 楊來發 廖美雲 梁楊金華
黃林瑞珠 陳亮穎 李鳳美 林燕鳳 隆峰寺 溫彩蕊 林水欽 余承峻 林聖倡 林 敬 原
林 姿 汶 余嘉原 林麗香 梁清山 梁景堯 梁心怡 梁家逢 梁鈞傑 謝 緞 全家旅行社
釋 性 悟 陳雅惠 黃金河 林世紘 陳 卉 賴明亮 趙炳坤 鍾月存 陳健榮 蕭 伊 伶
陳蘇老簡 陳水傳 陳黃梨 陳黃治 陳 英 陳秀鑫 陳豐榮 陳沛瀠 蕭光昌 蕭 陳 淑
蘇 菲 亞 黃琬瑂 黃素貞 賴銘傳 吳添福 釋德定 釋智音 陳宗樑 曾麗淑 郭鍾玉柿
陳 淑 芬 張明德 林育芬 陳依蕙 康有珽 廖奕慈 黃芮盈 陳禎華 巫明秀 初心臭豆腐
陳 俊 儒 邱瑞欽 謝靜芳 吳振賢 吳振能 陳萬生 蔡松亨 游貞賢 陳春燕 陳游萬明
陳游永澤 黃淑麗 陳永任 陳雅妏 釋常嚴 釋演上 林陳玉 林 銅 陳政吉 陳劉秀桃
竹林禪寺 劉李罔 鄭阿勉 陳明雄 施淑瑜 陳奕成 陳奕安 吳渭川 吳昭德 八卦禪寺
釋 圓 賢 釋性慧 釋照智 釋智嚴 釋傳弘 釋傳玄 駱秀梅 釋傳明 林 彬 林陳秀鸞
向施來好 林彩霞 釋見哲 鄭嘉南 覺元寺 廖宜彥 鍾晏聖 羅濟巧 張龍山 了凡學會
三寶弟子 陳重男 蘇金鳳 陳玉華 陳國揚 羅永福 林宗德 丞衣服飾國際有限公司
陳劉綉嬌 念恩寮 王惠美 林俊哲 張錫總 普門學苑潭子信眾學佛共修會暨護持會友
賴 戒 香 張弘昇 張芸甄 張桔瑀 王國聰 張愛妮 王亮晴 王柏鈞 青蛙阿婆民宿
侯陳清玉 張佳純 賴昱丞 賴品瑧 侯佳妤 侯欣妤 侯川妙 侯伶秀 釋性瀅 林 耀 光
莊信政 何婉喬 莊宜芳 莊旻修 莊旻倫 詹雅名 張棋欽 張耀仁 秉倫興業有限公司
黃 緯 虹 張恩隆 張恩惠 張恩玲 張馨文 張莉敏 吳永裕 吳志良 張鐘文 林 育 德
林 子 鈞 林子淇 林宥杉 張騰文 楊婉甄 張榮勳 張榮德 陳連珠 杜炤志 蕭 淑 珠
杜 瑋 忠 任麗美 杜育仁 杜育誠 杜育喜 杜秀瑛 林泰農 杜秀玉 李炯煜 李 伊 正
王廖碧霓 杜育珊 白進強 林秀英 王文龍 王鴻洲 王凱玄 王美麗 王寶鳳 王 鈺 欣
王 仁 宏 王伯宇 林明傑 林明俊 林映扦 林芝伃 林桀逸 李美欣 林豈鋒 劉 曉 璇
塗 信 眾 黃金實 盧源隆 盧薏安 盧忠良 莊瑞東 林麗華 釋真宏 蘇曉雲 鄧罔市合家
吳 家 箴 張有錦 白桂蓉 洪添泉 洪 魯 李華美 釋圓振 蔡宗育 黃國雄 林 王 誅
賴 文 龍 黃玉治 林相岑 黃富信 白丞祐 白聰敏 吳錦雀 葉月桃 楊春評 梁 塗 根
張 錦 鳳 黃勁銨 鄭碧華 釋果慈 黃宗禮 陳靖莉 陳石井 陳福智 賴森彬 賴 仲 恩
錢 威 仁 釋心佑 釋心彬 釋心祥 釋圓承 王榮利 蘇秀惠 王華慶 王美琄 蘇郭新碧
李 金 娥 莊水明 李鴻賢 洪見旺 王慶宗 劉秀絹 黃素蘭 楊舒閔 鐘祈竣 鐘賴玉換
洪 苡 恩 鐘佳怡 鐘丞逸 釋圓融 張學舉 吳金燕 張芳珩 張芳宇 張芳薇 饒 阿 然
黃 玉 堅 林濬宏 黃玉答 黃陽檢 陳雅玲 黃國維 黃于庭 黃玉嬕 溫閔凱 溫 閔 勝
吳 澤 裕 周坤山 鐘紫綺 周裕婷 周思妤 羅玉涵 羅健禎 羅福生 黃惠如 劉 志 源
陳 懷 婷 黃啟章 陳正如 黃郁升 黃昱豪 黃凱威 林燕鳳 盧永祥 盧伯璋 蕭 景 如
盧 序 品 林碧玫 盧琤茹 黃建勳 黃崇祐 黃屏慈 呂政融 呂亭臻 張學樵 羅 文 瑛
張 逸 筑 張逸柔 張耀元 王怡雯 張美華 盧秀鑾 沈月櫻 張坤永 張豐宇 林 謹
許林金桔 鄭金豪 沈淑華 莊庚達 丁旭塏 周育德 周恒誼 張坤榮 鄭榮昌 呂 家 澤
洪 麗 花 陳慧錚 陳慧珍 陳重光 林淑惠 陳聖淵 陳薏如 陳瑩光 陳冠儒 陳 璽 安
黃侯金言 陳吳娥 陳俊伸 林陳萍 蔡承恩 陳俊雄 釋妙心 魏嘉賢 黃國維 洪 芃 蓁
陳羅玉盆 陳岷霖 莊瓊蘭 林瑞章 林武德 張紫渝 張美琪 林家伶 林佑瑋 林鄭麗凰
莊黃玉樹 林佩瑤 林武賢 楊淨觀 楊淨福 陳金梅 張家銘 張 宸 張智程 張林竹青
陳 夢 琦 張硯涵 張碩昕 陳鄭悅 藍素年 陳冠宇 陳惠音 葉元英 簡芳伶 富野鐵板燒
盧黃貴蘭 葉思辰 簡德銘 簡秋華 盧秀雄 盧國弘 盧慧娟 盧子健 盧湘嵐 盧 胤 宸
盧 安 昭 林美招 張豐源 張藝瀚 張宏佑 張于亞 陳春金 陳希文 林孟樟 陳劉月華
陳 世 微 陳樹明 江 愛 陳衍昊 陳衍伯 陳思佳 林楊幸 魏文宗 林靜美 林莊水花
魏 銘 駿 魏翔安 江啟忠 林淑芬 江怡樺 江國豪 林家輝 林淑珍 賴金地 賴 佳 瑋
賴 佩 瑜 賴世泓 林美羚 林江香 林瑞文 林右廷 林芷妤 林美瑤 薛金朋 蕭 麗 君
林 子 權 史吉福 徐瑞琴 史 潔 史 敏 史 軒 徐鴻耀 董芳美 徐嘉佳 徐 億 佶
徐 楷 迪 陳合妹 徐鴻鈞 林麗蘭 徐聖淵 徐婕琳 劉武慶 鍾玉秀 劉家翔 劉 家 維
林 玄 通 劉秀鴻 林紘彤 劉宬佑 湛宏政 林媺娸 湛祐程 湛詠媗 林雅婷 林 佳 譽
林 芷 妤 王培軒 林媺芸 徐淑麗 黃貴堂 黃郁涵 黃郁荃 黃子謙 劉品妤 劉 滄 棋
黃 木 蘭 劉懋霖 李莉平 劉嘉讌 葉祐嘉 劉華東 羅慧香 何素蓮 李秉登 劉氏歷代祖先
劉 家 蓁 李昭男 姚盈伃 李正晴 李愛唯 何蔡菊 林永吉 黃秀禧 林詩涵 林 宜 蓁
潘 冠 銘 潘鎮輝 潘世偉 劉林蜜 賴孔雀 楊岳都 吳碧娟 黃滿珠 詹義雄 林 碧 華
李 國 潘
★一一三年三月份至一一三年五月份總懺功德主芳名:
釋 開 雲 釋心印 杜炤志 徐瑞琴 林燕鳳 普門學苑潭子信眾學佛共修會暨護持會友
謝莊秀枝 張錫總 吳碧香 廖健鈞 謝靜芳 查明光 許張秀菊 瑞億機電有限公司
魏 子 超 瑞豐機械有限公司
★一一三年三月份至一一三年五月份副懺功德主芳名:
林 榮 吉 林宗謀 張錫總 賴戒香 李炯煜 李鳳美 王俊鴻 王雅琪 林岡陵 王 芊 涵
盧黃貴蘭 王登發 盧秀雄 謝偉棠 蔡佳蓉 劉世華 劉繼諍 黃玉治 張聰定 黃 宗 禮
朱林阿菊 駱秀梅
★一一三年三月份至一一三年五月份隨喜功德主芳名:
張 繼 仁 張淑娜 張文演 莊信政 何婉喬 莊宜芳 莊旻修 莊旻倫 史吉福 史 軒
徐 鴻 鈞 徐鴻裕 盧源隆 黃金實 盧薏安 盧忠良 向武雄 賴鈺婷 林致均 林 欲 創
李 榮 財 高永富 高彩萍 高儀芳 謝秀蘭 高華山 高嘉君 林進福 林秉毅 葉 玫 纓
盧陳夏雨 林宥妤 林宥彤 蘇秀卿 陳寶玉 李惠鈴 盧皆遁 林成杰 張鐘文 邱 馨 誼
曾 寶 淑 陳狄成 杜育珊 白進強 白羽瑄 白璟霖 白璟翰 白璟諺 吳春成 王 淳 誼
鄭柯秀珠 陳依蕙 康有珽 鄭良益 鄭筑穗 張家柔 鄭筑升 鄭良傑 鄭碧華 簡 有 孟
簡 婉 如 簡綺徽 簡嘉佑 楊介芬 簡原徹 簡原賢 簡原德 鄭碧櫻 李依真 李 勇 利
鄭 偉 成 王 峻 蔡旻修 蔡麗娟 邱振昌 林春美 蕭 珠 賴炯彰 黃瓊瑤 黃 冠 儒
鐘賴玉換 林素珠 莊瓊蘭 許凱柏 林玲敏 鐘祈竣 林美臻 劉貞秀 楊哲銘 巫 碧 珠
羅 麗 雲 段麗虹 邱一修 林佳玟 陳宜秀 劉秋桂 吳佩珊 陳巧珊 釋心佑 劉郭月見
李高玉英 洪見旺 吳淑蘭 林盈欽 楊金豪 蔡玉香 莊禎祥 莊宗霖 莊佳倫 莊 智 博
朱 麗 琴 劉秦瑋 陳鄭惜 陳連益 詹秀琴 羅洪亮 陳榮宗 李麗月 李麗貞 謝林正詩
謝 媽 亮 林馮愛 駱秀梅 黃傳案 洪文樹 楊月霜 陳文彥 許春生 陳氏歷代祖先
陳黃秀雲 林鄭彩雲 馮詩詅 查明光 黃謝香妹 黃金石
普門慈幼雜誌廣受讀者歡迎 感謝助印善施共襄出版因緣
《普門慈幼雜誌》為人們提供正信佛法信息,也為人們點燃生命的愛心火燭,懇盼關心佛教文化工作的善施人士,隨緣隨力提供助印善款,協助本刊出版贈送流通經費。在此謹將一一三年三月份至一一三年五月份助印本刊善施人士芳名披露於下,以頌揚其關心佛教文化的善德,並致最崇高的敬意與無限的謝忱。
●一一三年三月份
參佰元:(許正偉 許柏昇 黃資佑)
壹佰元:(張逸文 張正諺 張家豪 張逸林 林秀麗 張峻偉) (王進來 王友廷 王云瑜
張晴晴 謝明真) (吳妍慧 張宜茹 張堇欣張惠芬 張予芯 張 龍 張陳甚)
●一一三年四月份
參佰元:(許正偉 許柏昇 黃資佑)
壹佰元:(張逸文 張正諺 張家豪 張逸林 林秀麗) (張峻偉 吳妍慧 張宜茹 張堇欣
張惠芬 張予芯) (張 龍 張陳甚 王進來 王友廷) (王云瑜 張晴晴 謝明真)
●一一三年五月份
參佰元:(許正偉 許柏昇 黃資佑)
壹佰元:(張逸文 張正諺 張家豪 張逸林 林秀麗 張峻偉) (王進來 王友廷 王云瑜
張晴晴 謝明真) (吳妍慧 張宜茹 張堇欣張惠芬 張予芯 張 龍 張陳甚)
一一三年三月至一一三年五月普門所處理的急難系列個案報導於下:
【新個案】
▲一一三年三月辦理一件
施醫一件:普急字第二八八七號。
▲一一三年四月辦理二件
施棺一件:普急字第二八八八號。
苦難一件:普急字第二八八九號。
▲一一三年五月辦理二件
施醫一件:普急字第二八九0號。
施醫一件:普急字第二八九一號。
【個案】
▲
長期醫療照顧專案戶共二一件
1普急字第二四七0號。 2普急字第二六三一號。 3普急字第二六四七號。
4普急字第二七0七號。 5普急字第二七0九號。 6普急字第二七四七號。
7普急字第二七五二號。 8普急字第二七六九號。 9普急字第二七七四號。
10普急字第二七八四號。 11普急字第二七八五號。 12普急字第二七八八號。
13普急字第二八0八號。 14普急字第二八二一號。 15普急字第二八三九號。
16普急字第二八四0號。 17普急字第二八四六號。 18普急字第二八五0號。
19普急字第二八五二號。 20普急字第二八五五號。 21普急字第二八七一號。
113年03份支出 |
|||
薪餉 |
156,811元 |
津貼 |
116,268元 |
勞保費 |
18,309元 |
健保費 |
13,589元 |
退職金 |
16,444元 |
郵電費 |
30,266元 |
文具、書報費 |
2,880元 |
旅運費 |
0元 |
水電費 |
864元 |
交通費 |
2,000元 |
燃料費 |
0元 |
租賦費 |
0元 |
修繕維護費 |
21,735元 |
印刷費 |
198,800元 |
產物保險費 |
0元 |
伙食費 |
9,800元 |
劃撥手續費 |
1,184元 |
會議費 |
245元 |
急難救助金 |
50,500元 |
家扶金支出 |
262,500元 |
年節禮品支出 |
0元 |
社教活動費 |
21,195元 |
雜項支出 |
19,620元 |
繳納其他團體會費 |
1,200元 |
本月收入合計 |
673,665元 |
本月支出合計 |
944,210元 |
|
|
收支相抵餘絀數 |
-270,545元 |
113年04月份支出 |
|||
薪餉 |
157,361元 |
津貼 |
117,552元 |
勞保費 |
18,447元 |
健保費 |
13,599元 |
退職金 |
16,444元 |
郵電費 |
6,353元 |
文具、書報費 |
0元 |
旅運費 |
0元 |
水電費 |
49,627元 |
交通費 |
5,943元 |
燃料費 |
1,472元 |
旅運費 |
0元 |
會議費 |
24,330元 |
印刷費 |
73,500元 |
修繕維護費 |
2,800元 |
伙食費 |
9,800元 |
劃撥手續費 |
1,089元 |
租賦費 |
49,515元 |
急難救助金 |
68,500元 |
家扶金支出 |
271,000元 |
年節禮金支出 |
0元 |
社教活動費 |
115,026元 |
年節禮品支出 |
0元 |
各項設備 |
0元 |
雜項支出 |
399元 |
其他人事費 |
0元 |
本月收入合計 |
777,015元 |
本月支出合計 |
1,002,757元 |
|
|
收支相抵餘絀數 |
-225,742元 |
113年05月份支出 |
|||
薪餉 |
160,151元 |
津貼 |
123,082元 |
勞保費 |
18,378元 |
健保費 |
13,599元 |
退職金 |
16,444元 |
郵電費 |
8,401元 |
年終考核獎金 |
0元 |
其他人事費 |
0元 |
水電費 |
996元 |
交通費 |
1,000元 |
燃料費 |
0元 |
租賦費 |
0元 |
修繕維護費 |
3,700元 |
印刷費 |
0元 |
產物保險費 |
0元 |
伙食費 |
9,800元 |
劃撥手續費 |
1,044元 |
其他辦公費 |
0元 |
急難救助金 |
96,500元 |
家扶金支出 |
266,000元 |
年節禮金支出 |
0元 |
社教活動費 |
9,474元 |
年節禮品支出 |
0元 |
各項設備 |
0元 |
雜項支出 |
107,934元 |
繳納其他團體費 |
0元 |
本月收入合計 |
1,067,597元 |
本月支出合計 |
836,503元 |
|
|
收支相抵餘絀數 |
231,094元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輸入您的心得感想